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27日 星期三

轻轻地来,带走对“根”的念怀

凌姝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27日   第 06 版)

  “我回家了。”6月20日下午,在浙江省海宁市区干河街38号,73岁的徐行女士对着门头上“徐志摩故居”五个大字深深凝望。

  徐行是海宁诗人徐志摩的孙女,当天,她与丈夫毛昭宸带着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10口从美国重回故乡,听听徐志摩生前的故事,走走徐志摩曾走过的路。

  跨过太平洋回乡

  中国新诗百年史上,徐志摩堪称知名度最高的诗人之一。他浪漫自由的诗意和人生故事,在整个汉语界几乎妇孺皆知。

  1931年,诗人徐志摩遭遇空难,生命永远定格在35岁。而87年后的6月,徐志摩孙女、年逾七旬的徐行携全家从美国回到海宁寻根,先后前往徐志摩墓祭奠先人,来到干河街瞻仰徐志摩旧居。

  卷发,黑框眼镜,一举一动尽显优雅,这就是此次回乡的徐行了。她曾在大学任职,一纸墨香留芳华,可能是职业的原因,徐行的身上多了一袭书香气。

  重新亲近自己的本源处,是一种心灵意义上的回家。“过去时常听我的祖母说起祖父,他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模糊又深刻,那时心里就播下了乡愁的种子。”如今,这一“颗”乡愁终于长大,就如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徐行返乡。这一趟“回家”,跨过了太平洋。

  老照片中的记忆

  徐行和丈夫回海宁的次数不多,每一次回来,都是一次全新的遇见。说起对海宁的印象,徐行用了一组反义词:记忆中的海宁很“小”,现在的海宁变化很“大”。

  徐志摩旧居台门上方有诗人表弟金庸的手书“诗人徐志摩故居”,正厅有匾曰“安雅堂”,乃启功补书。主楼底层两侧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学活动陈列,展示诗人短暂而绚丽多彩的一生。

  看着墙上展列的一张张家庭老照片,徐行感慨万分。“我以祖父徐志摩为荣,对他一生取得的成就万分崇拜。”

  而在提及张幼仪时,徐行一张一张细细看过墙上的老照片,没说话,却不禁湿了眼眶。他们兄弟姐妹4人全由祖母张幼仪抚养长大,对祖母的感情特别深。看到墙上的照片早已泛黄,她不由得想起祖母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个人照顾他们的情景,顿时感慨万千。

  对“根”的深情

  徐行的儿子毛显孟和毛显伟高大英俊,温文尔雅,虽然已年近五十,不会讲中文,但他们在曾外祖父雕像前的留影,却是眉宇神似。他们对曾外祖父徐志摩的故事怀有强烈的求知欲,每到一地,都用镜头记录下点滴,仿佛每一个细节都是对徐志摩更深一步的探索。在他们的心中,这不仅是大国的一代文豪,更是小家的精神骄傲。

  “今天的旅程,我们一家人在海宁找回了自己的‘根’,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离别之前,徐行一家人在徐志摩旧居留下了感言:“虽于美国生活六十余载,却永远铭记祖父母树立的奋进、坚强、爱人的精神,这是我们的家风。” 

  (来源:《海宁日报》)

侨情乡讯
新加坡华文传播喜忧参半(侨界关注)
为东西方文化搭桥
内蒙古演出团亮相斐济
轻轻地来,带走对“根”的念怀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