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

奉献成就人生

冯麟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25日   第 11 版)

  “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个会先来,只要心中有阳光、有信仰,‘碰壁’的人生一样精彩。”这是中国好人、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感动湖南十大人物杨德才在“励志和奉献”演讲时说的一番话,引起了师生的强烈共鸣。

  重新踏上“求学之路”

  57岁的杨德才曾是湖南省长沙市七中优秀教师。1997年4月的一个下午,他带着妻儿从老家望城赶回长沙上课,途中却不幸遭遇了一场车祸。因为坐在车门边,杨德才受伤最重,最终,他只得摘掉双眼眼球,与光明的世界作别。

  面对这一切,杨德才也曾经迷茫、恐慌甚至有过极端想法。幸运的是,他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

  1998年夏天,杨德才聆听了张海迪的励志报告,又巧遇因患眼疾致盲的全国劳动模范、中科院教授杨佳,两位身残志坚的“女强人”坚韧不拔的毅力深深感染了杨德才。

  于是他拄着盲杖,勇敢走出家门,重新踏上了“求学之路”,不仅学习了盲文、电脑操作,还苦心钻研心理学和中医推拿。经过不懈的努力,杨德才成功考取了高级心理咨询师和高级中医推拿师。

  学成后,杨德才曾先后三次尝试自己开盲人医院。“一方面是谋生,另一方面是帮助更多残疾人找出路。”他如是说。

  从三尺讲台到按摩台

  在爱康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杨德才手把手培训了398名残弱人士,从不收培训费,还免费提供食宿。

  2015年,杨德才组织员工对长沙市开福区599户盲人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到其中有12人想学习推拿、实现就业,于是把他们接来培训了3个月。

  屈妙就是其中一员。2008年,高中毕业的她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当天突然失明,辗转寻医治愈未果后,她变得自闭。2012年,屈妙在电视里听到杨德才帮助盲人的新闻,联系上了他。“因为治病,家里穷了,杨老师接收了我,教会我自食其力,更重要的是他用那套‘碰壁理论’让我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近几年来,杨德才给附近社区的困难户发放了数千张爱心卡,持爱心卡可享受免费推拿按摩服务两小时。员工不太理解,但杨德才说:“困难家庭很不容易,平时身上有点不舒服都舍不得花钱治疗,帮助他们是值得的。”

  从三尺讲台到三尺按摩台,杨德才先后创办了长沙市爱康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德才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基地与关护中心、残疾人阳光艺术团等6个公益机构,其中,长沙市爱康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坚持长期为残疾人、困难下岗职工等市民提供免费保健服务。同时他还竭尽所能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脱贫致富。

  余生献给公益事业

  20年来,杨德才免费培训和帮助残弱人士上岗就业,还利用节假日免费为社区学生进行文化辅导和素质教育,为街道、学校、企业、监狱服刑人员及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免费讲座,为社区老、弱、残等低保困难人士提供免费保健,捐献财物价值达130多万元。

  身为一级盲人,杨德才不仅为自己点燃生活希望,还为别人带去了光明。他先后被中央、省、市评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雷锋式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近来还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

  对于未来,杨德才有清晰的规划。“人赚多少钱才算够?躺在银行卡上的数字没有实际意义,把钱用于公益,这钱才花得值。有人不理解我,干嘛这样活呢?我觉得,大家都活得好,才是真的好;有信仰,就得守住。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信仰就是为人民服务。”年近花甲仍孑然一身的他说,“我愿意将余生献给公益事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心和温暖。”

“金归阳”展现新活力
风好扬帆为脱贫
奉献成就人生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