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21日 星期四

碧桂园跨界务农

本报记者 王俊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21日   第 03 版)

  碧桂园集团近日宣布进军现代农业。“务农”的第一个大招,就是携手袁隆平院士,投资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作为一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全球500强企业,碧桂园集团的这一新举动引起广泛关注。

  不忘初心,重新做农民、搞农业

  提起碧桂园,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城市,其建立的社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园林景观、生活广场、物业服务,一切都洋溢着舒适的生活气息。

  然而,对于这家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创始人杨国强,很多人却并不熟悉。“40年前,我是种田的,改革开放后从当建筑工人开始,做到企业现在的规模。”每当谈及自己的经历时,杨国强总是不忘强调自己从土地中走出来。

  1978年,杨国强在哥哥的帮助下进了房管所当施工员,做了一名普通的泥瓦匠。凭借着农民的朴实与肯干,杨国强几年后便开始担任北滘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那个时候,作为“包工头”,杨国强经常到处打听哪家公司要建房,然后跑到人家门口问是不是可以给个工程做。获得订单后,杨国强就拼命工作,画图、做预算、买材料,什么活都干。如今,碧桂园集团年销售额已超5500亿元。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杨国强并没有忘记40年前实现“共同富裕”的初心,整天琢磨着如何让更多农民兄弟姐妹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此,杨国强决定重新做农民、搞农业,并且说干就干。6月15日,碧桂园集团与环球时报社共同举办了“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创新论坛暨碧桂园现代农业品牌发布会”。论坛期间,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揭牌。

  进军现代农业,顺应时代要求

  此前,一位长期负责农业的领导在得知碧桂园想进军农业的想法后提醒杨国强,与房地产不一样,农业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企业如果没有做好规划、盲目大干快上,最后反而可能赔钱。

  对于其中的风险,杨国强着实下了一番“笨功夫”。在对以色列、荷兰等农业强国及国内各地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之后,杨国强发现,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中国人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正在快速升级;另一方面,无人机、人工智能、自动化等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让农业生产从一家一户耕作变成集约化经营。因此,应该顺应时代变化,直接向现代农业发力,让更多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成为现代农业产业链中拥有体面工作的新型职业化农民群体。与此同时,中共十九大后确立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更为发展现代农业吃下了“定心丸”。

  “前阵子我看到有一个400多人的村子,因为村民外出打工,只剩下100多人,土地也荒芜了。现在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杨国强说。

  做大“朋友圈”,对接精准扶贫

  碧桂园跨界务农,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据了解,今年5月20日,碧桂园启动全国13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要措施,结合现代农业,努力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今后,在结对帮扶县,碧桂园将联动旗下现代农业公司,在条件适合的地方开展设施农业,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帮扶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助力定点帮扶县创建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为发展现代农业,碧桂园做大了“朋友圈”。发布会上,碧桂园农业公司与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等国内外17家合作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碧桂园将在项目当地党委和政府指导下,引导零星农户迁移,推动城乡融合。在连片耕地整合后,发展规模化种养殖及食品加工业。同时,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布局集农产品育种、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农民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引领中国现代科技农业发展。

  专家指出,随着全球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其中的前端基础产业,正加快现代化、品优化、健康化步伐;中国的健康产业也朝着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延伸。当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将深刻影响中国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格局。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亦有望“双丰收”。

过期药回收咋这么难(事件新闻)
让金融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新篇章)
水上牧场 净水富民(焦点瞬间)
碧桂园跨界务农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