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击科研造假树榜样
中国近日宣布一项重大监管制度,旨在监督并提高该国的科研水平。这项改革当然是必要的。
最引人注目的措施之一,是制止科研人员在那些被认为学术质量低劣、管理混乱和商业利益至上的期刊发表科研成果。
中国科技部正在编辑相关期刊的黑名单,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任何科研人员都将被警示,且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
对科研实行更好管理是更广泛反腐行动的一部分。中国领导人经常谈到科学和技术在令中国变得更加强大独立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新规推出,中国正言出必行。
——据英国《自然》杂志6月12日社论
中国科研实力持续提升(图一)
中国在高质量研究领域持续迅速崛起,其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2018”榜单中的排名大幅跃升,相比之下,英国顶尖大学的表现已明显下滑。
正如该指数所衡量的那样,在最新榜单中,中国在高质量论文署名权中所占比例增幅超过13%。与此同时,其他发达国家的该署名权比例均有所下降,其中英国下降4.1%,在该榜单中位居第四位,排在美国(下降1.4%)、中国和德国(下降2.1%)之后。
在该榜单中,来自中国的近50所机构(包括非学术机构)的排名有所提高,美国有62所机构排名上升,但74所排名下降。
“自然指数”创始人大卫·斯文班克斯表示:“中国在该指数中的持续崛起引人瞩目,如今中国四所大学——北大、清华、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与中科院共同跻身全世界最顶尖的25所学术机构行列。
——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6月11日文章
中国要在迪拜种稻田“绿洲”(图二)
就在今年1月,中国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学家在迪拜种下抗盐碱水稻,其产量超过每公顷7.5吨。
该中心带头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测试结果超出了他的预期。如今,他的团队正寻求扩大研究,今年下半年将在迪拜启动100公顷海水稻实验农场,并提出一项雄心勃勃的建议:未来使阿联酋至少10%的领土被稻田覆盖。
作为全世界头号水稻种植国,中国已不再担心粮食短缺并很可能在可预见的将来保持自给自足。如今,许多在种植杂交海水稻领域接受中国支持的国家也在广泛参与其“一带一路”倡议。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6月10日报道
东莞生态巨变惊艳世界(图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拥有近千万人口的东莞是蓬勃发展的广东省省会广州与比邻香港的“迈阿密与硅谷混合体”深圳之间的“丑小鸭”,出现了伴随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各种负面生态影响。
几年前,东莞开始全力治理。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之后,东莞最近成为中国新一线城市的15个城市之一,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实现巨变的秘诀在于:工厂并没有被关闭,而是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替代了外来务工者。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这样的决心做出转变,东莞做到了。
——据德国“中国圈”网站6月8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