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技术起步并不算早。24年前,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此时,互联网已经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寻常百姓家”普及了。显然,中国是互联网世界的后来者。
中国早期互联网产业的底子并不算厚。起步较晚所带来的互联网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显而易见。上世纪90年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黄金期,微软、雅虎、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发展势头正酣。而此时的中国,尚未有一家世界级规模的互联网企业,整个互联网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始条件并不算好。1997年,中国网民数量才62万人,即使连年呈翻倍式迅猛增长,到2000年,中国网民数量也不过1690万人。在互联网市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本可以算是“白手起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短短二十几年,中国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数字大国。从活力无限的网上购物到蓬勃发展的云计算技术;从随处可见的移动支付到“一扫即达”的共享出行……中国数字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就连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也刊文指出,中国数字产业的规模和变化速度令人头晕目眩,这促进了可能是世界上最生机勃勃的移动生态系统的发展。数字也印证了这一判断: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32.9%,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何以成为数字大国?
鼓励创新为数字中国营造了良好氛围。从数字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数字经济在顶层设计层面受到的重视逐级递增。而国务院先后颁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则在数字经济重点领域谋篇布局。这一切都表明,创新中国建设为数字中国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深化改革为数字中国提供了发展动力。如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中国扎实有效地展开。随着中国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传统行业营收、利润不断下降,如何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成为紧迫的课题。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相继崛起,“数字经济”为各经济领域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驱使传统从业者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也成为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以人为本为数字中国提供了方向指引。经过这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数字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渗透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尤其是在社会治理层面。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政府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端应用等信息平台的用户规模已达2.39亿,占总体网民数量的32.7%。同时,中国积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万个贫困村实现了宽带覆盖和升级改造。这些数字表明,在“以人为本”的指引下,数字经济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技术应用市场。在当前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网络强国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而对于已经成为数字大国的中国来说,如何借助以往成功经验,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将自己打造成为网络强国,将是一个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