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06日 星期三

夏收到 中国开镰了!

刘少华 张滋宜 柴雅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06日   第 02 版)

  图为5月30日,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仲洋村盛洋农场组织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
  顾华夏摄(人民视觉)

  下田,开镰!

  进入6月份,中国多地小麦产区开启收割模式。农民常说,“夏收就是龙口夺食”。即便烈日滚滚,也挡不住乡亲们丰收的喜悦。

  过去,田间故事靠人们口口相传。如今,吆喝声和农机轰鸣声以视频与文字的形式进入人们的“朋友圈”,收割的情况通过“扫一扫”就能即时获取……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正在新技术带动下,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机械化作战

  确保颗粒归仓

  机械化作业,正在改变收获的方式。

  6月初,在山西运城,村民李战胜正在给小麦装车。尽管前期受到冻害影响,但今年的亩产量依然接近450斤。今年,他所在的环池村小麦比其他地方早成熟15天左右。面对收割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当地村委会与其他村采取“互助”模式,从外村紧急调配联合收割机参与抢收。

  陕西关中地区新寨村的老朱过去被村民们称为“把子”,收起麦子来手脚麻利。面对联合收割机,这位经验丰富的农人无奈地笑着说,自己年轻时一天能收割3亩多。现在,收割机只需10来分钟就能收完1亩地。

  在小麦产量占全国1/4的河南,近百万台机器已蓄势待发。为确保操作安全,省农机局与交通厅联合印发了8万多张作业证并发放给农机手。负责人介绍称,今年全省预计投入联合收割机18万台以上,播种机械近100万台。届时,小麦机收率将保持在98%上下。

  信息化覆盖

  为夏收保驾护航

  今年,河南省许昌市2400台收割机都安装上了“计步器”。这些配备了“智慧农机”测亩计产终端的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GPS定位系统,能够在作业的同时对亩产等进行智能化测量,减少了后续需由人工测量完成的工作。当地还推出了“滴滴农机”手机APP,农户想用收割机,就像在城里叫出租车一样方便。

  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如今,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正在通过APP应用软件、社交媒体推送等信息化手段为夏收保驾护航。

  在安徽阜阳,当地组织成立了20个专家技术指导组,对与夏收产量密切相关的各项关键技术任务进行认真研究,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农民推送信息。目前与农机和收割市场有关的信息已有近万条。微博上,“阜阳发布”官方微博还发起了“阜阳·三夏进行时”讨论话题,为百姓带来一手快讯。

  不光要为收割保驾护航,各地还想方设法帮农民将麦子卖出去。在江苏盐城,通过下载“满意苏粮”APP,农民们可以在线找到合适买家,不出家门便能将麦子售出,降低了储存成本和滞销风险。

  大数据思维

  从粗放到精准

  在各小麦主产区,如今正是麦浪滚滚、田野金黄的时候,大型收割机穿梭其间。但这样的场景,每年持续时间越来越短。

  “以前麦收要持续一个多月,现在十来天就能完成,多亏了农机帮忙,一天能收割小麦上百亩。这10多亩小麦根本不够它‘吃’的。”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后商村的麦田里,农机手曹小国对自家的“雷沃谷神”联合收割机赞不绝口。

  与传统的联合收割机不同,新型智能收割机上装有“金匣子”,不同的部件上安有几十个传感器,不仅可以实时记录收割机的运行时间、收割量、小麦含水量等数据,给农机手提供作业参考,还把数据回传至雷沃信息服务中心,汇聚成麦收大数据,进一步指导麦收的开展。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夏收从“靠经验”走向“靠数据”,农民们也从“看天吃饭”转向了“尽在掌握”。

  除此之外,麦收的进度与质量,与晴雨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准确的天气预报服务对农民增产增收至关重要。中央气象台官方APP首次增加了夏收夏种专题服务栏目,并每周制作两期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以网络、短信、报纸、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时为公众提供信息。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发布
开启务实合作新局面
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罗马举行
中企改建巴新戈罗卡机场投入使用
世界杯球迷用品中国造
普京访华将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夏收到 中国开镰了!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关注中国游客在加交通事故
48亿元走私出口钢铁废碎料案告破
责编:任 涛 张一琪 邮箱:people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