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

游翠华山

舒小骅 蒋怡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04日   第 12 版)

  翠华山风光
  来自网络

  从古都西安城向南驱车20公里,便驶入连绵起伏的青山怀抱。越深入,两旁的树木越发蓊郁苍翠,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翠华山景区仿佛伸开绿荫妆成的双臂,盛情拥抱每一位前来游玩的客人。

  翠华山古称太乙山,属于终南山的中段。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吟咏过这里的景致奇特,故而吸引了不少人慕名前来。

  景区中心有一泓湖水,镜面般清澄碧绿,微波不兴。绕湖徜徉,抬眼四望,周边苍翠的群峰上隐隐约约蒸腾出一团团白云,山光水色恍若仙境。听人说山中藏有多种奇洞,我们便踏着石阶蜿蜒西行。登至一座峰顶时,脚下的石径竟然分叉了。究竟该沿着哪个方向走呢?我们犹豫了。

  “二位要去哪儿?”

  寻声回望,一个臂戴“安全员”红箍的中年汉子从身后走来。得知我们想去风洞,他表示自己正在巡山,顺便可以带路。

  安全员名叫刘建辉,人很热情。他给我们讲述了翠华山名的由来:从前当地有一个叫翠华的姑娘,已和邻村的一个小伙子相爱。城中一个富豪非要娶她为妾,于是她连夜出逃,被追上后,毅然纵身跳下悬崖。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忠贞于爱情的农家姑娘,就把太乙山改名为翠华山。

  刘建辉还告诉我们,古时候的地震引起山崩,使翠华山形成了各种特殊地貌,因此被誉为“山崩天然博物馆”。

  一路行去,巨石兀立,频现奇观——有酷似锦鲤升出水面的“鱼拜太乙”,两方大石中夹一方小石的“巨蚌吞珠”,小圆石依偎大圆石的“母子情深”……

  随着峰回路转,在跋坡下沟遇到的多个地下天然洞穴,更令我们惊异:被崩塌的花岗岩相互堆叠而成的“夏之春”,进出的洞口皆为直立,狭窄处只容单人扶梯而行。洞内寒风嗖嗖,据说此处的温度长年保持在零度以下。与之相邻的“悠悠洞”,既幽深又宽敞,厅内放置了几处石桌、石凳,可供多人休憩、打牌。再看闻名遐迩的“风洞”,头顶上的巨石顺着光滑的弧型面裂开,又彼此支撑造成一条狭窄的通道,一年四季凉风习习,令人备感清爽。

  在风洞前,我们与刘建辉依依不舍地分别。刚才这一路相伴而来,他看见道边有空塑料瓶或者废纸,总要弯腰拾起,扔入垃圾箱。在洞里发现照明的灯泡发生故障,他立即动手更换,保证洞穴明亮。

  古人曾经谈论山水,认为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我想,正是由于有众多刘建辉这样热爱山川、自觉维护山林的人,才使得翠华山能够永葆美丽,焕发灵性。

行走章丘寻古风(行天下)
汉服:穿出中国魅力
为残疾人打开一扇阳光之窗
游翠华山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