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01日 星期五

打通走向顶尖的“最后一里路”(品牌论)

卢泽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01日   第 10 版)

  手机产业,一个让中国制造引以为傲的领域,全世界前十大手机品牌中,中国品牌已占7席。以华为、OPPO、vivo、小米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品牌仍在不断提升,在全球范围内“吸粉”无数。

  然而,中国手机要想走上全球顶尖,还有“最后一里路”需要走。这既包括补齐核心技术的短板,也包括提升现在中国手机品牌形象。

  中国手机核心技术的短板集中体现在芯片上。作为一部手机的“心脏”,芯片是手机产业链上难度最高、也最“贵”的技术。目前,中国芯片年进口额约为2000亿美元,是国内最大宗进口产品。而绝大多数国产手机制造商仍完全依赖芯片进口。

  当前,部分国产手机品牌已经开始攻关芯片产业。比如,华为历经10余年研发,其全资子公司海思已经开发出100多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并申请了500多项专利。目前,海思芯片在设计、工艺、性能等方面也获得了市场不少认可。

  小米是第二家拥有自己芯片的国产手机厂商。经过两年多的研发,2016年2月,小米公司以“松果”品牌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的芯片“澎湃 S1”,小米也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4家拥有自主研发手机芯片能力的手机厂商。

  虽然中国手机品牌在芯片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但“缺芯少魂”的现状却远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芯片设计制造产业链条封闭性强,技术和资金门槛高,在芯片研发上,中国手机仍有一场攻坚战要打。

  中国手机的另一个短板是品牌形象。虽然出货量大了,功能高端了,品牌美誉度也不断增强,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低端市场仍是中国手机的主战场,整体上中国手机品牌的高端形象还没有树立起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国手机产业发展早期,手机企业更多的是代工厂和方案设计公司,自身品牌建设乏善可陈,这种长期积累起来的固有印象,想要彻底打破还需要一定时间。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打造品牌已成为众多中国手机企业的目标,他们希望把自己的手机品牌做到媲美全球顶级水准的高度。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中国手机品牌在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与苹果等全球顶级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在欧美市场还有不少差距。这就要求中国手机品牌敢于啃硬骨头,攻关中高端产品制造。也要敢于“硬碰硬”,在高端产品、高端市场上,与苹果等国际巨头同场竞技,树立中国手机的高端形象。

  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大力支持品牌建设。最具代表性的举措是,2017年国务院发文,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意味着有关中国品牌建设任务被提上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手机若能成功打通还没走完的这“最后一里路”,成为世界顶尖大有希望。

中国手机从无到有再到强
打通走向顶尖的“最后一里路”(品牌论)
责编:王 萌 邮箱:rmrbzgp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