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昔日海上漂泊 如今安居乐业

连家船民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孙 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29日   第 12 版)

  满载而归的连家船民。
  叶哲宾摄

  村民在海边剥牡蛎。
  郑 峰摄

  村民刘德仁在自家厨房做饭。宽敞明亮的家中,各种家电一应俱全。
  本报记者 孙 懿摄

  如今在溪邳村,已有很多村民住进了刘德仁家这样的三层半小洋楼。
  本报记者 孙 懿摄

  一位老人在自家门口休息。老人家已91岁高寿,是比较早上岸定居的连家船民。
  本报记者 孙 懿摄

  溪邳村陈列的一条旧时船民使用的渔船。
  本报记者 孙 懿摄

  溪邳村的海上养殖场。
  郑 峰摄

  村民们在滩涂上劳作。
  叶哲宾摄

  “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挤一舱,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这是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连家船民祖上的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记者日前走访溪邳村,看到的是宽敞笔直的乡村街道、一排排整齐的三层半新居,“渔民公园”、老年“幸福园”等丰富的公共活动场所设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建新房时每个人有3000元的补助,我现在养一些牡蛎和蛏,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政府还给我们提供贷款和技术上的支持。”说起如今的美好生活,55岁的溪邳村村民刘德仁笑得合不拢嘴。

  连家船民,原是生活于闽浙桂琼粤港沿海的水居族群。他们以船为家,以捕鱼运货为业,漂泊江海,在旧社会备受歧视欺凌。因为常年在船上生活,腿弯曲变形,福建方言中所谓“曲蹄”,即是对连家船民的辱称。新中国成立后,连家船民翻身做主。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连家船民开始零星上岸,溪邳村先后定居146户612人。

  “过去我们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漂泊无依,现在上岸了,是前有大海、后有高山、安居有靠。”溪邳村支部书记刘明福告诉记者,2013年,溪邳村662户2713人已分三批全部上岸定居。

  近年来,溪邳村大力发展海上养殖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90年代初的850多元,增至2017年的18756元;村财政收入从90年代初的6.6万元,增至2017年的116万元,实现村民和村财收“双四番”。用刘明福的话说,他们不仅要“搬上岸、住得下”,还要“稳得住、富起来”。

  如今在溪邳村村口,还陈列着一条旧时船民在海上居住的破渔船,它在静静地述说着历史,也提醒着溪邳村人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连家船民的幸福生活
责编:孙 懿 邮箱:rmrbs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