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5月24日 星期四

《天工开物》

造小器成大器

□朴 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24日   第 12 版)

  节目中,选手“水哥”王昱珩(左)在向师傅学习

  大型文化纪实类真人秀节目《天工开物——古法制造传习之旅》第三季,日前亮相央视综合频道。王昱珩、陈芳竹等5位选手继续在瓷都景德镇跟随5位传统制瓷匠人学习古法制瓷。他们向终极任务——古法烧造斗彩鸡缸杯发起挑战,完成了“造小器成大器”的文化寻根之旅。节目用朴素的语言真实地纪录了选手们的学习过程,观众随之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感悟匠人的精神力量。

  古法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全凭师傅的手法和经验。王昱珩说,匠人是孤独的,有的学徒可能三五年都掌握不了真正的要领。只有耐得住寂寞,一日复一日勤加练习,才可能达到精准的效果。

  匠人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择一事而终其一生”。5位传统匠人大多已年过花甲,但还坚守在这一行,坚持这种辛苦的手艺人生活。他们上要对得起祖师、师父,对得起他们传下来的这门手艺,下要对得起这个行业和他们自己心中的工艺标准。拉坯的洪师傅,15岁便子承父业开始学习古法制瓷;填彩的张师傅,因长期坐着填彩,落下了终生的脚疾。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手艺,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他们就愿意守住它,精益求精,生死相随。学习画瓷的陈芳竹来节目组,起初抱的是玩儿的心态,但后来她真的被触动了。她说,当今年轻人最大的缺点也许就是容易放弃,就是欠缺匠人精神。

  传统古法制瓷要经历72道工序,从制泥、拉坯到画瓷、上釉,再到填彩,《天工开物》节目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文化的致敬,用一年的时间,潜心纪录一只鸡缸杯的古法制作,用一个个“慢镜头”,详实地讲述着古法的制造工序和复杂程度,讲述着器物与匠人不可分割的故事与感情。5位选手,从互不相识到能像5根手指一样,合力握拳,迎击挑战;从制瓷零基础,到后来都分别能有所担当;从过惯优渥生活的城市人,变成能在小院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咬牙坚持的手艺人;从开始的自信、自负,到现在的谦逊内敛;从一个个长不大的孩子,变得开始对手艺、对生活有所感悟。在师傅们的帮助下,他们用土窑古法烧制出的鸡缸杯,色泽温润、饱满,有现代工艺难以比拟的美,深深地震撼了他们,也让大家对传统文化更添一份敬意。

  没有明星、不讲排场,《天工开物》以古法还原文化,用双手感悟匠心。尽管有真人秀的外壳,节目却有一颗传递文化的匠心。导演杨兴华说,“真心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的观众,我们的年轻人,能抛开华而不实的娱乐,真正踏实下来,认真地研习与传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传承的智慧”。

类型化创作重燃观影热情(我看军事题材影视创作③)
让红色成为文化底色(墙内看花)
造小器成大器
讲述历史变迁的《西关大屋》
百人共唱时光金曲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剧本征集活动启动
《温暖的弦》选角精准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