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5日报道,5月14日,一架自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驾驶舱挡风玻璃在高空中爆裂脱落,副驾驶半身被吸出窗外,但机长在低温、低压、许多仪器失灵的困境下完成备降,全机128人安全落地。
英国《每日邮报》5月14日报道,驾驶舱玻璃在3.2万英尺高空突然碎裂,英勇的飞行员安全降落载满乘客的飞机。
美国《纽约时报》5月14日报道,飞机于上午7时42分在中国西南部的成都市紧急迫降。中国许多社交媒体用户赞扬飞行员们是英雄,并鼓励航空公司对他们进行奖励。机长对事故的利落处理也使公司得到了称赞。
5月14日早7时,四川航空公司空客A319飞机执行重庆至拉萨的3U8633航班任务,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飞机备降成都。
驾驶舱风挡玻璃破裂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此之前,即使在世界民航史上也只发生过一次。相比于1990年英国航空5390号班机事故,川航这次迫降,机组成员所面临的情形更艰险,迫降难度更大,一度引起了国外媒体、社会的广泛关注。
正如该航班机长刘传健所言,此次备降“不是一般的难”。
风挡玻璃掉落后,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温度骤降,极度的寒冷会造成驾驶员身体冻伤;驾驶舱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大多数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另外,风挡玻璃属于突然爆裂,之前没有任何征兆。
面对这样的恶劣环境和突发情况,以机长为首的机组成员,显示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他们第一时间向空管部门宣布紧急状态,同时检查飞机和机上人员情况并实施紧急处置程序,从而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这一切都源于日常严格的训练和飞行经验。据了解,飞行员在日常训练中会进行很多科目的训练,“爆炸性释压”就是科目之一。刘传健也坦言,这条航线,他已经飞了上百次,对飞机当时所处的位置、飞机的整个情况有所把握后,非常有信心能够成功备降。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5月15日通报,该机于2011年7月26日新机加入川航运营。脱落的右侧风挡玻璃为该机原装件,投入运营至事发前,未有任何故障记录,也未进行过任何维修和更换工作。
目前,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有可能是飞机风挡玻璃某部分出现问题。风挡玻璃都有加温系统,使风挡温度保持在43摄氏度以防冰防雾,并保证玻璃强度。如果加温控制组件失效,驾驶舱内侧玻璃很快会起雾结冰,这种情况容易发觉并采取相应措施。但如果是温度控制设备故障,一直处于强加热模式的风挡玻璃同外部环境温差过大,导致裂纹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作用失效,最终破裂。虽然此类故障曾经出现过,但多层防护均出现问题,玻璃爆裂飞出的情况确属十分罕见。
虽然每次执飞前,都会对飞机的状况进行例行检查,但仍不排除飞机原装件出现问题的可能。至于是人为因素还是不可预料的自然因素导致风挡玻璃爆裂,则还需要进一步调查。调查的具体方向,可能会针对风挡玻璃的温度控制设备,以确定是否是温控出现故障;同时也不排除由于飞行员误操作导致温控失灵的可能。
未来,对于驾驶舱风挡玻璃状况的检查频率可能会升高;另外,玻璃的结构也会进行相应改进,以保证在温控确实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玻璃不会出现问题。当然,此次事故的调查结果还有可能使适航条款发生变动,以保证从飞机原始设计和制造上,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飞机成功备降,是民航界团结协作的结果。惊险一瞬,这是一次“史诗级的备降”,我们应当为“英雄”机组点赞。
(王 希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