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5月18日 星期五

为孩子撑起网上保护伞

本报记者 汪灵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18日   第 08 版)

  安徽省淮南市开展“净网”行动,民警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陈 彬摄(人民图片)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高速发展与全面普及,网民平均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未成年人适度地使用网络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缓解压力,但他们社会经验不足,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空间,身心更容易受到冲击甚至伤害。如何帮助孩子们健康、适度地使用网络,是家长和社会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几乎识字就会上网”

  “00后”青少年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原住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19岁以下的网民人数达到1.7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保持在90%以上。而且,10岁以下网民约为2300万人,其中超过56%的儿童在5岁前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他们被形容为“几乎识字就会上网”,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他们与世界互动互融的方式。

  “今天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儿童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互联网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是真正的‘网络原住民’。”“青年之声”青少年成长服务联盟专家孙宏艳说,“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用小游戏逗孩子玩,给孩子拍小视频,甚至有些母亲一手给孩子喂奶,一手还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环境如此,孩子不可避免地耳濡目染。因此,上网低龄化也是正常现象。可以预测,网络进入儿童生活世界的时间将越来越早,程度将越来越深,网络必然成为影响儿童生活的主要力量。”

  未成年人上网主要在干什么呢?听歌、打游戏、聊天是主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未成年网民普及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依次为:即时通信工具、搜索引擎、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其中搜索引擎、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在未成年人中的普及率均超过网民总体,中学生群体的网络游戏使用率甚至高达70%。

  被动接触不良信息

  相比网络空间发展的迅猛高速,针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教育和保护体系已显得滞后与不完善,青少年在上网时面临着沉溺网络、接触不良信息、不良社交、财产损失、违法犯罪、网络成瘾、认知缺失等风险。

  数据显示,46%的中国青少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几乎每次或者经常会接触到不良信息,其中最主要是色情信息,其次为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谩骂等。

  在腾讯发起的“儿童网络保护大调查”中,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网络欺凌成为孩子上网过程中遭遇的三大危险,其中网络诈骗比例最高,占6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最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高中生遭受网络侵权的现象非常突出。47.2%的高中生有过网络密码被盗的经历,42.3%在网上收到过虚假的付款要求,17.0%在网上购物曾被欺骗。

  相比于日常生活中的风险,网络风险因为脱离学校和家庭的视线,所以往往更加隐蔽,更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各方努力保护孩子

  青少年面临的网络使用风险,对保护工作提出了挑战。教育界人士呼吁,政府、学校、家庭要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撑起网上保护伞。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永江说:“政府应进一步规范网络运营,实行科学的信息分级制度,制定行业标准,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有效化解网络风险。”

  当然,学校和社会不应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与青少年的成长对立起来。网络使用是青少年必备技能之一,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观念和认知是当务之急。对于学校而言,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合法和有节制地使用网络,是教育界当前必须肩负起的任务。“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应着眼于提升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儿童认识到身边存在的网络安全威胁,提高个体的防范意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关爱是家长的陪伴。父母应当主动学习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并严于律己,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浏览、不传播不良信息等。

  此外,互联网企业也应加强行业自律,营造安全网络环境。网络是一个公共场所,让网络安全意识落地生根、让网络空间环境风清气正,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梦想小镇”助创客圆梦
多措并举捂紧百姓“钱袋子”(网上中国)
大学生热议网综节目价值观
里德·哈斯廷斯:电视行业颠覆者(网上中国)
为孩子撑起网上保护伞
责编:周 璇 邮箱:zhouxuan@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