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5月15日 星期二

我是“兔子” 跟我跑吧

本报记者 刘 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15日   第 09 版)

  马拉松比赛中的“兔子”
  (资料照片)

  “临近终点时,跑者不停地对我说谢谢,感谢我一路的陪伴和帮助让他们实现了PB(个人最好成绩)。”日前在北京鸟巢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担任“兔子”的黑猫说,这是让自己动容的时刻。

  在马拉松比赛中,“兔子”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所谓“兔子”,是马拉松配速员的昵称。比赛中,他们衣着统一,身后绑着写有时间的气球。作为承担配速任务的跑者,他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以接近匀速跑完马拉松,以带领和帮助跑者完成比赛。有人说,“兔子”是流动的“秒表”;也有人说,“兔子”是赛场的“坐标”。

  是配速员,也是服务员;是跑者,更是志愿者。每只优秀的“兔子”背后,都有同样优秀的奔跑故事。

  靓丽风景线

  “如果没有‘兔子’的帮助,我肯定完不成第一个全马。”跑者小苏去年在北京马拉松赛上实现了自己的全马梦想。她说,赛场上的专业“兔子”不仅带领她坚持跑完全程,还一直帮助她调整呼吸、纠正动作,让她感受到“兔子”的价值。

  在马拉松比赛中跟着“兔子”跑,是很多业余跑者完成目标的“战略选择”。“兔子”佩戴的气球上标示着“400”“430”等数字,代表着4个小时、4个半小时等时间。跟上配速员,就可以在相应时间内完成比赛,实现PB、破四等目标。

  事实上,最早由赛事官方提供的“兔子”出现在1999年的巴黎马拉松赛上。当时,组织者为业余选手设置了7个时间点的配速员,带领选手完成目标成绩。随着马拉松赛事数量与专业性的增长,“兔子”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的马拉松赛场。从官方“兔子”到赞助商提供的“兔子”,以及以个人名义出现的“私兔”,成为马拉松比赛中最受欢迎的人。很多“兔子”的气球,也成为跑者收藏的纪念品。

  对于“兔子”来说,拥有稳定在目标成绩之上的马拉松水准是其必备属性。据业内人士介绍,要担任某一时间的配速员,平均成绩至少要超过目标时间20分钟以上才稳妥。比如担任500“兔子”,个人的平均成绩最好在430以内。

  责任使命重

  “随着做‘兔子’次数的增加,我对‘兔子’的理解和认识也更深入了。”曾做过多次马拉松“兔子”的跑者彭燕平说,以前当“兔子”纯粹是觉得好玩,而现在有了使命感、责任感。特别是看到更多跑友在自己的引领下跑进设定目标,自豪感也强了。

  对于一名合格“兔子”的要求,可不仅仅是“能跑”那么简单。赛道情况复杂、跑友需求各异,对细节的把控和责任心同样是成为一名靠谱“兔子”的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节点,“兔子”需要清楚各阶段跟跑者的体能状态,给予他们提示和鼓励来完成既定目标。

  小苏举例说,在奔跑中遇到下坡时,“兔子”会提醒跑者要顶住速度。在途中,“兔子”也会根据跑者的状况告诉选手调整呼吸、注意补给,并给予鼓励。

  “专业领跑员需要学会更多人性化服务技能,比如临场应急救援、拉伸服务、正确引导新手科学锻炼等多方位的专业领跑知识。”多次担任“兔子”培训的跑者汤宁说。

  跑者风风,曾经多次担当马拉松“关门兔”(全程马拉松6小时配速员)。比赛中与他同行的,很多都是第一次跑全马的跑者。“很多跑友临近终点时会出现体力透支等现象,我会一直鼓励他们‘再坚持一下’。当冲过终点时,很多跑友来拥抱我,感谢我帮助他们实现了全马梦,那是我最自豪的时刻。”风风说。

  呼唤专业性

  如今,“兔子”的数量和专业性已经成为衡量马拉松赛事品质的重要标准。然而,在越来越多的“兔子”登上赛场的同时,一些由“兔子”引发的负面事件也屡有发生。有的“关门兔”跑得太慢,导致跟跑的跑者被关在“门外”,失去了完赛机会;有的“兔子”跑得太快,难以起到帮助跑友配速的作用;还有的“兔子”喧宾夺主,到处合影、自拍、抢镜头,甚至与跑者发生冲突……

  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一些担任“兔子”的跑者缺乏角色认知和专业性外,部分赛事组织者在选拔“兔子”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如一些比赛选拔“兔子”只看名气和颜值、不看能力,试图以明星光环提升赛事档次和影响力,实际上是对跑者不负责任。

  事实上,要成为合格的“兔子”,除了自身能力过硬外,也离不开严格的训练。在鸟巢半马担任“兔子”的跑者汪涌说,“兔子”的培训不仅包括书面测试,还需要按照配速标准,进行两次以上的实战检验。

  很多跑友呼吁,官方“兔子”的选拔要透明,别让“兔子”成了马拉松比赛的营销事件和噱头。“‘兔子’不仅是一个热衷于跑步的跑者,更需要做一个在赛场上乐于奉献付出的百事神通。”汤宁说。

我是“兔子” 跟我跑吧
“兔子”传递了志愿者精神(“兔子”说)
全能“医兔”与你同行(“兔子”说)
让马拉松更有人情味(“兔子”说)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