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5月04日 星期五

台湾“支付大战”硝烟弥漫

本报记者 任成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04日   第 04 版)

  台湾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
  资料图片

  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2019年预计将突破1万亿美元。在巨大商机面前,各方都摩拳擦掌。具体到台湾,自从去年苹果、三星和谷歌3大手机支付系统登台以来,移动支付议题越来越夯。

  事实上,在台湾移动支付工具尚未问世之前,大陆两大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便先后登岛,引发不小反响。如今岛内有多达6家移动支付机构,加上来自境外的连我支付(LINE Pay)加入战局,台湾市场正掀起一波“支付大战”!

  八仙过海  奋勇争先

  根据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金管会”)统计,其中,台湾移动支付专营共有6家,包含国际连、智付宝、欧付宝、橘子支、台湾 Pay以及街口支付,由银行兼营的电子支付则有25家。

  算上来自境外和大陆的竞争,僧多粥少,“春秋战国”式的“支付大战”一触即发。今年农历年节期间,台湾移动支付平台上异常热闹。为了抢夺市占率,欧付宝、台湾Pay等支付业者,不约而同以抢红包来吸引消费者目光。

  社交媒体连我则挟社群优势创建LINE Pay,未来更将与台湾一卡通合作,推出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小额付费、账单付费,甚至汇款转账服务,为支付界投下震撼弹。台湾大车队4月起全面提供LINE Pay支付功能。车队整合营销处协理王嘉庆表示,7年前至今,全台已累积3000万笔非现金付款方式搭台湾大车队出租车,从去年7月以来,更从13%提升至20%。

  2015年才成立的街口支付,一推出就疯狂撒钱圈地,一举打响品牌知名度,至今所累积的APP下载量达100万次,而每月交易量自1.9万笔暴增至今年2月的320万笔。其掌门人胡亦嘉毫不讳言,就是要“剑指台湾行动支付龙头”。

  形成共识  迎头追赶

  大陆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盛行,成为全球“无现金社会”的领头羊,让台湾很眼热。台北市长柯文哲先前参访上海,体验无现金消费环境后,一再表达很深的焦虑感。

  问题是,台湾能否迎头赶上?台湾“行政院长”赖清德宣示,将建立友善的移动支付环境,期望2025年移动支付普及率提高至九成。柯文哲的忧虑以及赖清德的乐观,凸显台湾社会对移动支付的复杂情绪。但无论如何,共识已经形成。

  “在台湾,大家都说用现金交易就很方便,但我觉得趋势已经显示,未来一定是往行动支付走。”胡亦嘉2006年前往大陆昆山经商,跟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打交道。

  在大陆经商的那几年,胡亦嘉观察到,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发展太快、太方便,他们手机跟银行账户端绑一起,买东西直接扣款,省去跨行手续费的问题。“反观台湾,大家太习惯用信用卡,但信用卡不能转账、规范也多,这样金流下不来,自然没办法像对岸行动支付发展得那么顺,不过,这就是台湾有发展性的地方。”

  于是胡亦嘉毅然回台,加入移动支付“战火”中。按照胡亦嘉的规划,街口支付将朝支付宝模式走,以APP把叫车、送餐、缴水电及停车费等服务纳入其中,紧扣民众生活需求。

  倾力支持  欲速不达

  台当局对移动支付的态度,也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过程。在防弊重于兴利思维影响下,台湾第一部专法“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直到2015年5月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其后监管部门进一步简化了流程为产业松绑,境外支付机构获得准入,各类移动支付工具纷纷问世。

  由于一开始就落后大陆等岛外社会,当局有关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相关政策支持一下子就多起来。比如“金管会”宣布自4月中下旬起,开放民众可以用街口支付等电子支付账户,购买岛内货币型基金,出招打造“台版余额宝”。

  “金管会”还制定了“电子化支付五年倍增计划”,而台8家公股银行为响应政策,近来积极推广台湾Pay。台湾Pay是当局着力打造的台湾本土品牌,但成绩始终不如预期,甚至被讥“遭Apple等3大Pay打趴”。心急之下,有关部门就为其开小灶。银行业者透露,去年缴纳地价税时,“财政部”就首度要求公股银行每家台湾Pay缴纳笔数需达1.25万笔,但仅4家达标。今年4月缴纳牌照税,目标加倍至2.5万笔,公股银行为此给员工订下绩效指标。但有“立委”爆料,彰化银行的行员为达标,收取客户的牌照税款项后,再用自己开通的台湾Pay私下代缴,比例高达六成。

  如此离政策初衷相差甚远。台湾拍付国际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营运长韩昆举指出,光是改变用户消费习惯,形成比较成熟的移动支付环境就至少需要5年。欲速则不达,尊重商业发展规律很重要。

  愿景明确  考量更深

  最近几年,台当局对移动支付越来越重视,年年以“行动支付元年”炒热议题。台“行政院长”赖清德最新又喊出“2018行动支付元年”的口号,要力拼2020年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六成、2025年达九成,实现“无现金社会”。

  台当局之所以着急短期内改变台湾消费者的支付习惯,积极扶持本土品牌,还有更深的考量。如果本地的支付服务品牌胜出,可以确保台湾在移动支付金融体系的自主权。在手机新经济的全球浪潮下,如果台湾不能自己发展出这一“新兴产业”,由岛外支付品牌主导岛内市场,未来台湾人日常生活的小额支付行为,还有牵连甚广的跨境电商规模,可能会被“整碗捧去”。

  再说,移动支付背后是更大的数字金融产业市场。从ICO、区块链到P2P都成了最夯趋势,对台湾的诱惑不小。台湾KNOWING新闻总编辑杨方儒认为,如果台湾以数字金融产业市场的“抢头香”开放来吸引人才资金,再跨境去赚别地的钱,就能进一步拉抬台湾就业率与GDP。这一波新兴金融体系的崛起,对台湾是挑战更是机会。抓到的话,台湾就能为过去失败的“亚太金融中心”政策雪耻。

  台湾上上下下以岛外包括大陆业界为榜样,奋起直追的心态一览无遗。问题是如今大陆金融创新已经走在台湾前面,要奋起直追已经很不容易,再弯道超车似乎更是难上加难。但愿提出明确愿景的主政者勿食言而肥,除了口头上的别样“务实”,在发展金融产业方面也是务实且有方的。

  (本报台北5月3日电) 

香港不可“食老本”和“等运到”
台湾“支付大战”硝烟弥漫
10名旺角暴乱参与者被定罪
港交所新规吸引内地企业
保生文化连两岸民心
香港邮票融入AR技术
香港岭南大学鼓励学生在线支教
责编:王 平 张 盼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