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抓住科学健身的“牛鼻子”(体坛走笔)

汪灵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01日   第 09 版)

  随着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觉醒,锻炼热情不断高涨,运动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人每天必“打卡”的项目。朋友圈里“秀肌肉”,微信运动“拼步数”,俨然成了一股时尚潮流。但与此同时,马拉松猝死、健身房练伤、瑜伽扭伤腰的悲剧也时有发生,“过度锻炼”“盲目挑战”不仅没能带来健康,甚至给身体带来伤害。

  在城市居民健身的过程中,缺教练、缺指导的现象普遍存在,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无法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如何科学健身,通过全民健身真正实现全民健康?

  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专业科学健身指导人员数量的不足。据笔者观察,目前社会上的健身指导人员职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资质标准不统一,管理不太规范。真正懂科学健身的人太少,很多所谓的私人教练,其实并未掌握科学、系统的健身指导能力。

  但是,要想达到锻炼、强健体魄的作用,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依据。比如说跑步,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科学的跑姿、适度的跑量、循序渐进的经验累积,都是一名跑者应该知晓和把握的。而这些知识,需要权威专业人士的指导。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各类健身指导人员职业能力标准,探索建立行业等级评价体系,把各个项目的健身指导服务人员真正按“职业”进行规范,满足群众科学健身的需求。

  其次,政府和社会应该多渠道、多层面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的理念及知识。运动前的热身和拉伸动作怎么做?跑步膝关节受伤了该怎么办?打篮球脚崴了怎么处理?……这些都是群众在健身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小的健身误区看似不起眼,伤害却不容忽视,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时间一长很容易引发运动疾病。

  去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民健身指南》,就体育健身活动方式、强度和时间等问题给出了专业的指导。而后,各地也陆续举办了健身知识大讲堂、科学健身指导进公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跟踪服务等活动。现在还兴起了健身网络直播和“健身处方”私人订制等方式,老百姓接触健身知识有了更多渠道。不过,这些还远远不够,想要为更多健身者保驾护航,政府、企业等不同主体还需相互协作、共同探索。

  全民健身时代到来,体育成为生活“必需品”和社会新时尚,这也倒逼着政府和企业既要持续保证“量的供给”,又要做好“质的提升”。以新思路撬动发展的杠杆,破解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才能抓住全民健身的“牛鼻子”。

致敬,体坛劳模!
抓住科学健身的“牛鼻子”(体坛走笔)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