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诗和远方”如何在一起(文化只眼)

虞金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01日   第 07 版)

  文化与旅游部日前挂牌了。这个新的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来的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整合组建而成。有人打趣称“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

  当今时代,“远方”已不难去,读诗写诗的人也不少。但怎么能让奔着“远方”而来的人感受到诗情画意,是个问题。旅游是经济活动,它链接着食、住、行等多种资源,能够带动多种产业的综合发展。正因如此,全国各地越来越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但旅游又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它与大家的文化需求密切相关。

  如果把旅游理解成“出去看看”,那么不同时代它的重心是有差别的。多年前,经济刚起步,旅游这个概念刚成形,“出去看看”中大家重视的是“出去”。后来经济发展了,大家见识也多了,“出去看看”开始注重“看什么”,重在“悦目”,好山好水好风景最适宜。这些年,“出去看看”开始侧重“赏心”。好山好水固然看不尽,但风景是相似的,看多了也不过尔尔。唯有文化作底,风景才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才能让人们品出更深厚悠长的意韵。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篇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文章。要写好这篇文章,不能不认真审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句流行的话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彼时,各个地方的经济大多处于不太发达的阶段,“文化”和“经济”的主次之分很明显,也很自然。最常见的是各地各种名目的文化节,其实更像是经贸活动的大集市,存在招商引资的意图。等到了旅游逐渐成为经济活动中的“显学”,那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很容易就能转换成“文化搭台,旅游唱戏”。

  这种转化倘不假思索,很容易唱歪了经。譬如“古镇热”。早年只是零星的古镇声名鹊起,如今,全国各地名为“古镇”者数不胜数,在满足人们的旅游愿望的同时,也不乏一些批评:不少“古镇”从街巷房屋到商铺旅舍与商业模式,通通千镇一面。有些“古镇”干脆是新修的。这种从商业利益出发的“造景”,文化层面是空洞的,没有本地特色,不见时间痕迹,带给人们的不是“诗和远方”的满足,而是被忽悠的空虚。

  很显然,文化不能仅仅视为搭台子的材料和工具。反过来,“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也不可取。其实,与其分辨谁为谁搭台、谁主谁次的问题,不如更深入地考量这个年代我们的旅游心理中的文化色彩。新的文化与旅游部职责涵盖“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文化市场与旅游市场的关系更为直观。文化融入旅游,成为旅游的“目的地”;旅游反哺文化,成为文化的“涵养地”。它们的融合,指向的正是这个时代我们越来越重视的文化需求。

姚廷杰:天下唯孝至易(家风家训)
楚都故地 珍品荟萃(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诗和远方”如何在一起(文化只眼)
责编:邹雅婷 邮箱:zytbb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