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乡乌镇回来,我心里想的还是那弯弯的河,青青的柳。
因为旅游团给我们安排在乌镇游赏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所以来去都很匆匆。为了不落下队伍,我也顾不上欣赏景色,脚下不得不加快了速度。古老的石板路拐了一个弯,与我们队伍前行的巷道相反方向有一条深深的窄窄的小巷,向前看越来越窄,更远处似乎合在了一起,忍不住也折身往里走了几步,一抬头,天也似乎成了白线一根,银链一条。这时有一位女子穿着皮鞋“叮咚”地叩击着石板路,慢慢朝着小巷深处走去,忽地转身,摆了个挺好看的姿势,一位帅气的小伙子赶紧按下了快门。原来是一对浪漫的情侣,她该是他心中那丁香一般的姑娘,应该有着丁香一样的芬芳却全无丁香似的忧愁。哦,这风情万种的乌镇是属于心有灵犀的情侣的。
于是心妒那些散客的悠闲,心妒他们有着从容不迫的步履,能够从热闹中寻找一方净土,能够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感受美,不似我们跟着导游的脚步,匆匆地来,又匆匆地离开。
满眼的古朴没有看够,那白白的墙,深黛色的瓦,翘起的飞檐,还有那雕镂着精美图案的长廊;流动的小河没有看够,那河上的小桥,水中的倒影,浣衣的村姑,更有那行进在画中的乌蓬船;久远的风俗没有看够,笔店里的狼毫,染坊里的蓝印花布,百床馆里床百样……
我从乌镇走过,像风一样。乌镇在时光中穿过,如粉的墙却有了些许斑驳。
乌镇昔日该是繁华的街市,但如今却显得如此老态:许多木质的门窗已开始露出了倦容,风雨的侵蚀,虫子的粉蛀留下了太深的印迹。原本最宜人居的水乡还在,小桥依旧,流水如昔。保管较好的茅盾故居,整洁、光亮,“立志书院”的匾额依旧那样明亮着人的眼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乌镇呢,有文学大师茅盾,保护好名人故居意义深远。记得同行的几名小学生,听到导游说摸一摸塑像中大师手里握着的笔,将会粘上他的文气,将来写起作文来会运笔如飞,于是几个孩子争着上去摸呀摸。其实他们还不知道名人所走的路也是艰辛的,名人的成才与他们幼时的励志好学是分不开的……
有个水乡叫乌镇,乌镇名副其实是水乡。我从乌镇走过,但我还远远没有读懂叫乌镇的那个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