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4月30日 星期一

打开大门迎市民

香港中联办和你“行埋一齐”

本报记者 张庆波 陈 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30日   第 04 版)

  四月二十八日,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举办首个“公众开放日”活动。图为香港市民在香港中联办大厅合影留念。
  中新社记者 张 炜摄

  “来,一起啊!”在开幕仪式上讲完话,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便做出邀请姿势,笑着把市民迎进了门。

  这是香港中联办首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早在今年的2月6日,王志民就在一次新春酒会上宣布了这项计划。其后,记者追着问时间安排,不少市民打电话过来咨询,社会各界都表达了关注和期待。4月28日、29日两天,活动如期举办,千余市民终于可以走进来,好好看看这个“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的中央驻港机构了。

  “门常开”:一个温暖的家园

  坐落西环,扎根香港,70余年工作史,香港中联办的名字早已为市民熟知,平日这里也是人来人往,这两天更是熙熙攘攘、格外热闹。

  为了让市民对这里有更多的了解,香港中联办这次直接把市民朋友们“请进来”了。开放大楼平台、会议室,推出办史、书画摄影展,制作精美点心供参观者品尝,不少中联办员工还与市民切磋台球、乒乓球技艺。门打开,人进来,欢声笑语一片。

  中联办由于承担促进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等职能,无论是在香港联系各界人士,还是陪香港同胞到内地考察,都已与香港不少人有过接触和交流。这次通过开放日,大家“行埋一齐、坐埋一齐、倾埋一齐(走在一起、坐在一起、聊在一起)”,都觉得更亲切、更欣喜。

  “来自内心的交流可以拉近距离、打破神秘感”。王志民在“公众开放日”启动仪式上致辞时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联办始终在为香港发展、香港同胞的福祉与大家同心同行,一直在通过各种形式与市民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我们一定继续做特区的‘好市民’、特区政府的‘好伙伴’、同胞们的‘好朋友’。”

  参观内容丰富有趣,参观者兴致颇浓。此次开放的一个区域,曾是接待过李克强、汪洋、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两间会客厅,中式的古朴雅致,西式的高贵典雅,引来不少人拍照留念。

  “(会客厅)让我体验到香港中西合璧、文化汇聚的精神,也表现出中联办在香港所扮演的角色,即协调‘两制’的文化差异,同时互相尊重、为‘一国’服务。”香港青贤智汇副主席黎达成说。

  第一次走进中联办的语文老师严江聪,这次带着一家三口过来,脸上难掩喜悦之情。几大展区逐一看完,跟记者聊起来也很“带劲”。“开放、开明,告别神秘和陌生,有收获,有意义。”

  “有看有学,有吃有乐,我看大家都很高兴,蛮温暖祥和的。”市民丁小姐还没等聊完,就跑去一层合影平台照相去了。

  “希望还可以跟他们继续交流。”香港青年李祺喜(音)参观完了,仍觉得意犹未尽。

  “人常在”:一群亲切的朋友

  “没想到中联办的员工这么多才多艺。”在三楼书画摄影展和员工专栏交流园地前,不少市民仔细驻足观看。中联办员工用一幅幅字画、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文章透露出对“一国两制”事业和香港的深情,让参观者心生感触。

  2018年初,中联办员工实名专栏正式在中联办网站及《香港文汇报》启动,截至4月28日已刊发署名文章33篇。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及香港中联办成立70周年,中联办员工挥毫泼墨、赋诗摄影,也创作出177件精彩的作品。

  “这些摄影作品反映了香港新与旧的对比,其实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就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从九龙赶来参观的李小姐本身从事艺术创作,她饶有兴趣地欣赏着每幅作品,还不时与身旁的中联办员工聊上几句,“他们很亲民、也很了解香港,许多地标、景观比我这个香港人还熟呢”!

  “你喜欢什么运动?方便的话可以留下联络方式,我们再进一步切磋交流。”“这就是我们一天的作息安排。你对斯诺克感兴趣?我来教你打如何?这是母球……”九楼文体活动室,十几名中联办员工招呼着前来参观的市民,互动场面轻松活泼。有的市民则直接拿起球拍,和他们“比划”了起来。

  中联办主任王志民也没闲着。他刚在一楼合影平台与小朋友拍完照,过了一会又跑到人群中,和参观者在九楼文体室打乒乓球,与青年朋友在八楼餐厅座谈,与媒体记者不时互动……“王主任和中联办的员工都非常平易近人。”市民吴先生说。

  匡志斌是一名负责开放日接待的中联办员工,他说他的同事对此次活动也充满了期待。“很兴奋,总怕做得不够好,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市民朋友们面对面沟通交流。看着大家开心我们也开心。”

  “今天看到那么多市民走进来跟我们交流、互动,内心真的很激动、也很自豪。”在大楼入口处指引市民的中联办文员张瑜说。

  “事常办”:一贯赤诚的服务

  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香港中联办前身)牌匾、各种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文件、不同版本的中英联合声明……在中联办办史展馆内,28块展板、20多件展品述说着中联办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

  从1962年“三趟快车”、到1965年东江水供港,从1998年帮助香港特区成功抵御金融风暴、再到近年推出CEPA及开放“个人游”,中联办“服务国家建设、促进平稳过渡、实践‘一国两制’、维护繁荣稳定”的初心与热忱也透过这一件件展品和照片,让市民有了更深切的感知。

  看完办史后,苏浙中学的聂海旭三兄弟感言,国家历任领导人的涉港论述让他们印象深刻,对中联办在港这么多年的工作终于有了全面的认识。“觉得国家的很多事情都与香港相连,中联办跟香港也很近,这些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九龙妇女联会的黄玉兰说,在展馆内看到几十年前周恩来总理的亲笔信,“深深感受到国家一直以来对香港的关心和牵挂”。跟随父亲一起到来的12岁小学生严志渝说自己知道中联办负责为香港市民提供办证服务,“感觉是非常庞大的工作量,谢谢他们的付出和努力。”

  “没想到中联办也有直接面向香港市民的信访部门。”市民王小姐站在“锦旗展区”前听工作人员介绍说,“反映香港居民对内地的意见和建议”是中联办的重要职责,自2005年成立信访处以来,年均受理香港市民来信6000多件次,协助数千市民反映并妥善解决了各类诉求和困难。她笑着回应:“赞啊。”

  临走时,市民们拿到了中联办精心准备的“礼包”,不少人还在留言薄上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及祝福。香港教育大学学生王倩雯写道,图片历史展让她“感受到中央对香港的‘情缘’,更让年轻人了解到自己的‘根源’”。4岁的陈赞中、陈赞心姐弟在父母的帮助下一笔一画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又用稚嫩的笑语向每位工作人员道别。还有不少市民留下“眼界大开”“心情激动”“收获甚丰”等字句,向中联办员工致谢。

  此前,为配合这次开放日活动,王志民在员工专栏刊发了自己的一篇旧文,他在文章说:“一幕幕珍贵的历史镜头已经珍藏,一扇扇香港新起点的大门正在开启,这一切都启示着、感动着和鞭策着我们,香港情未尽,香港缘未了。”

  他还在发出参观邀请时说,中联办始终与香港在一起,与香港同胞在一起,“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就像大家的老朋友好朋友。

莫给两岸学术交流添堵(看台絮语)
香港中联办和你“行埋一齐”
五一小长假 香港游客多
山水田园梦 遛猫斗狗趣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五次军营开放活动
责编:王 平 柴逸扉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