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墨西哥“李同学”懵懂地走进汉语课堂,却未曾想过,10年后自己会成为孔子学院讲台上的“李老师”。
他叫何塞,中文名字叫李默。10年前偶遇汉语,教他的李老师耐心、专业、有涵养,为师之道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从此不仅迷上中文,更爱上了教中文。
李默站在讲台上,望着学生,忘不了当年走过的坎坷路。
为实现梦想,李默曾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语言中心苦学中文3年,达到课程最高级别。他觉得这还不够,又远赴北京语言大学继续深造3年,但仍觉得不够格。
他通过孔子学院的本土化教师培养项目,再次来到北京语言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
外国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项目为李默这样的本土化汉语教师提供了来华进修的机会。此外,墨西哥孔子学院每年集中培训当地汉语教师,并邀请中方专家就专门课题举办讲座,也给本土化汉语教师提供了就地提高的机会。
李默说,当年上首堂课时,他和同学们都觉得中文难学。于是他鼓励自己的学生:“中文和西班牙文虽然不同,但并非学不了,所有人都能行,只是需要时间和付出。”
做学生时,他曾对一些中文词汇的意思和用法一知半解。现在,他看到学生露出不解的神情便多了份耐心。“我原来就坐在下面,了解他们的问题在哪儿,他们的疑问也是我原来的疑问,因此我备课时有所侧重,不让学生带着疑问离开课堂。”他说。
课后,一些学生向他诉苦,表示对学汉语的意义感到茫然,打算放弃。李默称自己也曾犹豫徘徊过。于是,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告诉他们“中文会为你开启更多扇门”。
目前,培养本土化汉语教师是孔子学院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孔子学院为例,目前11名教师中有6名外方教师。
中方院长李程表示,本土教师自身曾作为学习者,了解当地学生需求,能更好地解释语法词汇、分享学习经验,中方教师则可侧重于纠正语音、开展对话和文化教学等内容,双方有极强的互补性。
李默坦言当老师责任之重,中文教学不仅需要技巧、投入、资源等,还需要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一旦决定成为老师,课堂内外都应该做好榜样,这也让他变得成熟。
“中方教师来一段时间就回国,而本土教师能推动汉语在墨西哥长远发展。”李程说。他表示,未来几年,随着“汉语热”持续升温,孔子学院需要更多汉语老师,尤其是外方教师。
“我们生活在全球化时代。世界更加开放,交流更加多样,因而我们(本土汉语教师)也会有更多机会。”李默说。未来他想去中国继续攻读汉语国际教育博士学位,跟随汉语事业一同成长,培养更多墨西哥的“李老师”。
(据新华社电 记者吴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