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一项科技的发展像人工智能一样令人既期待又不安。若机器拥有了“自主意识”,人类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在各类科幻作品中,人们的探讨层出不穷。
和天马行空的文学想象不同,华裔科学家李飞飞对此的回答既严谨又冷静:“人工智能发展刚刚起步,现阶段机器所能完成的任务很简单,距离文学艺术的想象还非常遥远。”
日前,由凤凰卫视主办的“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北京颁奖。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贡献,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谷歌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李飞飞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获奖人。
她所从事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致力于让机器“看见”和识别物体,并推断物体的立体形状,甚至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人的情绪、动作及意图。
大千世界,视觉信息五花八门,让机器“看懂”并非易事。
为此,李飞飞于2007年发起图像识别数据集计划,为计算机图像识别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目前这一计划已拥有上千万张经过人工筛选、标注的图片。
自2010年至2017年每年举办的图像识别数据集物体识别竞赛,吸引了全球顶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参赛者。这项赛事致力于裁决出哪种算法能以最低的错误率识别出数据集中的图像,被许多人称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奥林匹克”,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向前发展。
图像识别数据集计划也让李飞飞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回望来路,这位如今被业界聚焦的科学家却有着坎坷的成长经历。
李飞飞于1976年生于北京,16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她从零开始学习英语。为了筹集学费,她在餐馆端过盘子、当过清洁工,也开过洗衣店,日子过得比较艰辛。
1995年到2005年,李飞飞先后求学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她选择了当时并不被看好的计算机视觉领域。在图像识别数据集计划启动时,由于研究冷门,经费严重不足。最困难时,她曾笑言“重开洗衣店筹措经费”。
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不过近60年历史,但公众对其发展前景空前关注。人工智能的未来在哪里?和人类的未来会发生怎样的交互?李飞飞认为:“不论机器变得多么智能,它所反映的、代表的将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
“人工智能是一门非常年轻的科学,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将持续发挥生命力。”李飞飞期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该领域,把以人为本的精神带给未来科技,让人工智能“散发温暖”。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