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界东北部海岸、世界地质公园的鸭洲,是香港最小的有人居住的离岛,褐红色的角砾岩是鸭洲岛的特色。在香港渔护署、狮子会及鸭洲村民的支持下,展示岛上独有地质特色、蜑家文化和传统生活模式的香港鸭洲故事馆日前开幕,并将于本周末正式开放。
该故事馆由鸭洲渔民子弟学校改建而成,由鸭洲小区、狮子会自然教育基金和地质公园共同管理,推广地质公园景点保育之余,也向公众讲述鸭洲的渔村故事。
只有0.04平方公里的鸭洲原本是一个无人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成热闹的渔村,居民多达1000人。至七十年代后,因英国劳工需求殷切,大量村民移居英国,目前岛上只剩下3名村民。岛上的百年老榕树,见证了大半世纪变迁。
在国际狮子会的资助和香港地质公园的技术支持下,地质公园工作人员翻查了大量文献,又走访移居英国的原鸭洲村民,重新整理鸭洲历史文化,筹备两年,鸭洲故事馆日前揭幕。香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及渔护署署长梁肇辉都有出席,200多名移居英国的村民也专程回乡参与盛事。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主管杨家明介绍,鸭洲因形状有如一只俯伏于海上的鸭子而得名,邻近吉澳和沙头角,两公里外即是深圳盐田港的货柜码头。由鸭洲码头步行至鸭头只需10分钟,环绕小岛只需一小时,岛上的“鸭眼洞”由海蚀拱形成,是游客必到景点。他表示,鸭洲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貌特色,令该岛甚具吸引力。
鸭洲村村长陈启升说,鸭洲故事馆主要介绍鸭洲历史,并展示渔民服装和捕鱼方法。在政府协助下设立故事馆,把历史保存,有助下一代寻根。
目前政府已培训20多名导赏员,逢周日提供导赏服务,需要提前预约,每日最多接待数团。香港运输署还计划在马料水码头增设往来吉澳和鸭洲的渡轮,预计5月试行,9月投入服务,方便游客到访。岛上有小卖店出售饮品和方便面,但没有餐厅。
今年90岁的陈秀冬老人,一生都在鸭洲度过,“小时候满山跑,好开心!”他说,太太嫁至鸭洲,二人育有4子6女,子女早年移居英国,他与太太留在鸭洲生活,直至太太去年去世,大女回乡照顾老父。陈秀冬每晚都去岛上的教会祈祷读经和唱圣诗,“生于斯、长于斯,我有个使命,要看守鸭洲。”他对开设鸭洲故事馆特别感触,“感恩故事馆得以成立,将鸭洲故事延续下去。”
杨家明说,新界复村不容易,下一步计划在吉澳设立故事馆,以及荔枝窝做客家草药馆,“要令村民对自己的历史感到骄傲!”
(综合香港《星岛日报》和香港中通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