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4月10日 星期二

古镇千灯:

昆曲唱出万种风情

冯麟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10日   第 08 版)

  春雨古巷
  李戍摄

  图据百度

  长亭连短亭,古塔伴玉佛;园林隐深宅,先知春如许。静坐江南一隅的千灯,像烟雨陌巷里走出的窈窕淑女,不动声色,却又风情万种。

  古镇千灯位于苏州昆山市昆山东南部,原名千墩,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镇依河而居,古色古香。在这蜿蜒古朴的石板街上,孕育了“世界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如今,千灯因生态环境优美、保护和传承昆曲成效显著而闻名。

  走进千灯镇内的一个代表性古村——歇马桥自然村,只见村内百年黄杨、百年桂树等各色植物茂密,当地因地制宜建造了牌楼、半亭、照壁、拱门、街道立面等景观,配以绿化,使得村庄古朴幽雅。2011年起,歇马桥自然村被定为“古村保护型”村庄,以“新旧交融、重塑风貌”为改造目标,规划对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绿化景观、环境卫生、市政设施6个方面进行保护和整治。经过一系列整治改造后,村庄环境面貌返朴归真,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2011年,京剧大师梅葆玖在千灯留下了“昆曲发源地千灯”七个大字,在千灯厚重的文化积淀下,挖掘昆曲内涵,建设特色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最佳着力点。

  踏上号称“华东第一街”的石板街上,石板青青,老街悠悠,每一个来到千灯的游客都会被极力推荐来听当地正宗的昆曲。昆曲又称“昆剧”或“昆腔”,起源于元朝末年在昆山地区流行的南曲,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顾坚出生于千灯,是元末明初的戏曲家、文学家,有“风月散人”之别名。当时,以顾坚为首的众多文学家、戏曲家除了一起研究南曲以外,还对南曲的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创造了一种新腔——昆山腔。这是昆曲的雏形,顾坚也被奉为昆曲鼻祖。

  在千灯的顾坚纪念馆内,舞台两侧的对联异常醒目:“曲奏陶岘丝竹江南,腔吹顾坚管弦玉峰”。昆山腔是弋阳腔与昆山民歌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腔,与四大腔相比,它更为委婉、细腻,因此也有“昆山正声”之称。

  近年来,千灯镇秉承在传承文脉中适度开发古镇的原则,积极弘扬昆曲文化的大美、先贤文化的大气、遗存文化的大智、商贾文化的大度等优秀文化基因,古戏台日臻完善,老街日日有昆曲演出;人才梯队培养更加合理,千灯中心校和炎武小学的小昆班声名鹊起;与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合作,完善了昆曲人才引入机制。

  为进一步保护古镇和传承历史文化,2002年以来,千灯实施了一系列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恢复修缮了以顾炎武故居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景点,主要包括顾炎武故居、顾坚纪念馆等一批传统建筑的抢救修缮,延福寺大雄宝殿、南山门、偏殿和僧舍的重建,香花桥、凝熏桥等的翻建重建,千灯浦河东临水长廊的新建,千灯浦驳岸的整修加固等。

  如何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阳春三月,千灯第十届油菜花节开幕,嘉宾齐聚三维园艺,共同召开了“摄影与文旅的对话——千灯镇旅游战略研讨会”。会议上,与会代表为千灯乡村振兴战略献言献策,实现了一次以摄影与文旅为主题的“头脑风暴”。

  千灯镇党委书记高苡平认为,根据国家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的五个基本途径,下一步千灯的建设将把重点放在产业、环境、文化、队伍建设和创新五个方面上。其中,在文化上,传承昆曲等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精华,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把乡村建成有归属感的田园,为人才回流创造条件。

定远:美丽乡村快乐多
百姓富还要生态美(新时代新步伐)
昆曲唱出万种风情
责编:罗 兰 邮箱:luolan9520@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