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得到明确,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需要。
3月下旬,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中国对高质量发展已经做出了明确部署,将从6个方面全面立体推进。
据悉,这六个方面涉及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和全面开放体系等。
“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在开放条件下推进新一轮经济转型,这不仅将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增长可持续性,而且将为全球企业创造新机会,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产业体系:创新引领 协同发展
制造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产业领域,没有强大的制造业,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如何促进传统产业从“制造”向“智造”升级,为产业转型植入“智慧基因”,让已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宁波打火机企业“机器换人”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是一个案例。
“塑料机械手、次料回收、超声波焊接、冲灌气体等自动化改装,就节省操作员工上百人。”宁波市兴达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茅迪青说。这些变化正是企业努力向人工智能化制造发展取得的成果。
宁波新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机器换人”上做出了探索。该企业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其生产的恒流阀打火机年销量已超亿只,出口竞争力大大提高。
《中国制造2025》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另一个方面,则是瞄准高端前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纳米、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讯、人工智能、新能源……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中国技术创新的深度、广度远超以往。
大数据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作为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大数据发展风生水起,搭建了中国首个省级政府主导的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的数据管理、交换、共享的云服务系统平台;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国家级行业级数据中心建成,华为、高通、苹果等海内外知名企业落地,全省形成千亿规模大数据产业集群。5年来,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软件业务收入和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分别增长57.7%、35.9%和38.2%。
未来,贵州省将继续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领。2017年11月,贵阳市委、贵阳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成“中国数谷”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域块数据城市、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数谷”,建成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成为全国大数据创新策源地。
绿色发展体系:节约资源 环境友好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是我国首个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所在地。生态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注重低影响开发及雨水利用,建立海绵城市项目库。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指城市能像海绵般,可以渗透、存蓄、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生态城雨水收集后,经过绿地净化全部进入景观水体用于景观补水,年均近300万吨,约占景观补水的16%,每年就可节约1500余万元。
绿色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目标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需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防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需要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形成更多的绿色产业市场主体和新的增长点。
今年3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7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公报》指出,2017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36.2万公顷,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21.3万公顷,林业系统新建自然保护区17处,面积50.3万公顷,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64处,全国总数达到898处,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新成绩,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上,在实践中坚持生态优先,绿水青山也能生金生银。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的泉水鱼自古远近闻名,但前些年因为水体破坏,不少人家的鱼池都废弃了。怎么才能守住大自然的财富?
县、村携手下狠力抓生态。2012年起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皖浙两省试点,为保护源头水质,县里推行农药集中配送,用过的农药瓶、袋子等统一回收;旱厕改造,并在村里新建了生态污水池、化粪池;垃圾治理,推开了“户集中、村收集、镇处理”模式……
慢慢地,村子美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石斑鱼又回来了。
县里建立“合作社、鱼农、电商”订单产销模式,合作社统一采购鱼苗,规范管理,保证鱼出售时在泉水中养满两年;用专用氧气袋密封,泉水鱼销往外地,至少能存活3天。
看准乡村旅游商机,外出的村民余锦霖带着父母回了村,办起渔家乐,“走走乡间古道,掬一抔新安江的源头水,再到小店夹几筷子泉水鱼,美着呢!”
目前全村503户村民,已建100多口鱼池,开了6家渔家乐,户均增收约4000元。
绿色理念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效率变革,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更高,可持续性更强。“每一次到中国都会更加坚定在华投资的信心。”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范伯登表示,“中国宏观政策的稳定性给企业吃了定心丸,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阐述,与壳牌对改善能源管理的追求是一致的,我们相信中国市场会更好,我们在华业务也会发展得更好。”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优势 协调联动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而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其目标正是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区域比较优势的构成要素出现结构性变化,区域发展路径面临重塑。在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环境下,通过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一体化的市场、开放的经济、共享的新型技术平台等,借助移植、承接、积聚、创新等手段,可以超越原有经济结构而培育形成新经济新动能,使一些落后地区抢占新经济新动能培育构建的制高点,实现后来居上。
云南省广南县巧用“一粒米、一桶油、一片茶、一头牛、一棵草”,投入84.37亿元全力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做大做强做优八宝米、木本油料、茶叶、高峰牛、铁皮石斛、蒜头果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布局。
订单收购、价格补贴、入股分红、劳务用工,这是广南县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走出的一条新路子。该县农业龙头企业八宝贡米有限公司通过“政+银+企+农”模式,与425户建档立卡户签订了为期3年的入股分红协议。
智慧智能打造了江苏的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江苏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现代农业。地里的庄稼需要施多少肥,只需发条手机短信就可以知晓;水稻有了病虫害,只需手机拍照上传到云平台,附近的社会农业服务组织就会“抢单”处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对农作物育种、生产、繁殖的精确化管理。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吴沛良介绍,2016年江苏农业增加值4326亿元,粮食总产693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76万元,农业现代化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正在逐步提升,高质量与高标准要求越来越清晰。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城市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经济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了城市的现代物流、电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在农村合理布局。
四川马边县创新扶贫产业机制,建立多渠道增收举措,搭建小凉山火把节、采茶节等节庆品牌,集中展示展销特色农产品。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广“互联网+”,畅通农产品进城、工艺品下乡渠道。聚力模式创新打通造血脉络。201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4元,增长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