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30日 星期五

高铁阅读的可行性

□ 许民彤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30日   第 07 版)

  据3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新今年的提案中,“高铁阅读”成为关键词。

  朱永新说:“高铁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也是传播文明与文化的载体。从国际惯例来看,地铁一直是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图书和报刊销售的主要场所,一些畅销书和有影响力的报刊,都不会放弃地铁这样重要的传播渠道。‘高铁时代’,高铁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目前高铁上提供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质量和数量有待提升,在高铁上借鉴国际地铁推广阅读的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朱永新认为,实现“高铁阅读”具有现实基础。首先,高铁车厢舒适、卫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其次,高铁上的读者群基数庞大而且相当稳定,高铁动车组2017年全年发送17.13亿人次,预计未来每年的客运量将超过30亿人次;第三,高铁准时准点,时间相对固定;第四,高铁作为中国的大动脉、“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高铁阅读”不仅能提升高铁服务水平,也有利于促进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宣传推广我国文化,树立国家良好形象。

  推进“高铁阅读”带有公益和市场的双重属性,铁路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已有的阅读基金支持“高铁阅读”,引入文化机构、文化企业、互联网公司等社会力量进行商业运作,探索“高铁阅读”的PPP模式。同时,建设多种形式的“高铁图书馆”,扩展12306网站微信功能,建立高铁数字化阅读平台,仿效目前已经施行的“订餐”服务,开通“订书”服务,满足旅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还可设立“高铁阅读”读书节或读书年,开展“高铁图书漂流”等分享、研讨、评比等活动,让更多乘客参与到“高铁阅读”中。

  任何一项文化工程的实施,都与文明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民对未来的共同梦想和愿景有关。在高铁战略中,科学和技术硬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随着“高铁”生活方式的出现,对于文明生活习惯的培养。从这个角度看,大力提倡“高铁阅读”,是一项可行的好建议。

  加拿大大城市轻轨地铁里,许多白领手捧书脊上贴着公立图书馆标记的书。在日本东京,上下班要花两三小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上班族,利用路上时间读书看报,日本人均购书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俄罗斯更是公认的“读书民族”,在地铁里,大部分乘客都捧着书,车厢里简直成了一个公共阅览室。俄罗斯人喜欢读文学名著,如《普希金文集》在俄罗斯的发行量已超过1000万套,这意味着,每5个家庭就有一套《普希金文集》……

  “仓廪实而知礼节”,知礼节的知借助口传心授,更主要借助阅读交流。坐在飞驰的平稳高铁上手捧一本书,该是怎样的一幅“高铁时代”文化图景!

  去年,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进入全面收官阶段,到2025年,中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铁网。当高铁的轨迹铺入我们居住的城市,阅读的轨迹能否深入我们的心灵空间呢?

“世界最美的书”
高铁阅读的可行性
国家图书馆为两会提供服务
翻译的误解与再创造
立体博奥的新疆
瓷上有世界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