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29日 星期四

全科医生于溯:

白衣天使 飞入寻常百姓家(众生相)

郭佳蕙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29日   第 05 版)

  图为全科医生于溯在工作岗位上。

  “大夫,大夫!我们家老人睡了一上午,叫不醒,您快去看看吧!”

  听到患者家属万分焦急的呼喊,于溯和丁兰立刻带上急救箱冲出门去,在一路疾行中迅速掌握情况。患者正是她们熟悉的杜老爷子,90岁高龄,患糖尿病多年。

  到达后,于溯立即展开抢救,病人意识丧失,血压偏低,急查血糖0.8mmol/L,低至危及生命。于溯立刻静推葡萄糖,使老人血糖平稳回升,渐渐苏醒。这时,家属提前呼叫的救护车也到了楼下。

  如果不是她们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家中,事先了解患者病史和生活习惯,正确判断昏迷原因,环环紧扣,也就无法挽救老人的生命。

  于溯是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余位全科医生中的一员,近日笔者采访到了她,以上叙述的救人场景在她的工作中屡见不鲜。她身形苗条,白净的脸上有双透着知性的大眼睛。从2016年单位推行“家医签约”的服务项目起,于溯已经陆陆续续签约200多名患者,为患者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做健康评估,“点对点”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医生”。

  “于医生,我嗓子不舒服。”“于大夫,我下次什么时候再过来复诊?”“小于医生,您帮我母亲看一下,她最近总头疼……”诊室里,患者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忙的时候,她甚至顾不上喝口水,耽误吃饭和下班也是常有的事,于溯笑着说:“我们的工作就像是打仗一样!”

  肝功能异常的王先生今天该复诊了,却没来,于溯就赶紧打电话问问,再约一次;患多发性骨髓瘤的薛女士做过器官移植,身体情况复杂,于溯每次都会问她血常规数值,用药特别谨慎。长期关注患者情况,全程指导患者药物用量,这正是全科医生与大医院专科医生的区别,也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今年70多岁的王丽(化名)从新疆来北京看孩子,起了带状疱疹,来到社区医院看病,于溯对她特别关照,叮嘱她每天来做理疗。老人康复后特别感激,她问于溯:“闺女,结婚没?有孩子了没?没有啊,那等你怀孕了,想吃什么告诉我,阿姨给你做!”

  从新疆到北京,从素不相识到亲如一家。正如于溯自己所说,“全科医生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我们眼里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器官,是完整的人。”她曾经也想成为一名专科医生,而现在她热爱自己的职业,“全科并不比专科差,我们在同一个医院实习,一起在各个科室轮转,只是他们毕业后进入大医院做专科医生,我们回到社区基层。”

  目前,中国共有全科医生20余万人。国务院1月24日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今后会有更多像于溯这样工作能力强、口碑好、有责任心的全科医生走进社区,走进基层,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习近平讲故事)
他们的学习有意思
白衣天使 飞入寻常百姓家(众生相)
责编:杨俊峰 邮箱:rmrbzgg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