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28日 星期三

品读绍兴

吴美糖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28日   第 12 版)

  图为乌篷船。
  来自百度

  绍兴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素以“文化之邦、鱼米之乡”著称于世,集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于一身,众多的名人故居、古迹、文保单位星罗棋布,如同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

  绍兴始称於越,亦称百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称会稽郡。晋称会稽国,南朝时为东扬州治所。隋开皇九年,改置吴州总管府,治会稽县。大业元年起称越州,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建炎五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

  绍兴气候湿润宜人,有着典型的江南山水,意境深远。最初,我从中学课本中的鲁迅先生作品了解绍兴,从《孔乙己》到《故乡》《社戏》,鲁迅先生笔下反复演绎的故乡情结,铭刻了绍兴古运河的血脉,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等绍兴风情标识,相对于其他南方水乡,绍兴更多了份书卷气和黄酒香。

  初到绍兴,感觉特别亲切。清爽的古街,幽深寂静的庭院,绿树成荫,小鸟欢快歌唱,旅途的疲惫一扫而空。也许是对绍兴仰慕已久,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古城绍兴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四面环水,境内水道纵横,湖泊密布,被誉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乌篷船是水上特色交通工具,就如威尼斯的贡多拉。绍兴千姿百态的众多古桥,绽放出饱满丰腴的桥文化。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绍兴城内有桥梁229座,绍兴石桥之多,堪称全国之最,著名的有八字桥、广宁桥、宝珠桥、谢公桥等。

  绍兴家家临水,石桥连街接巷,形成了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镇,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路的景象。若说水道是绍兴的血脉,桥就是这座城市的骨架。当我们乘船穿梭于桥洞之间,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桥头高耸,石阶层递,我们拾级而登,耳边依稀回荡起深沉的历史音韵。每一座古桥,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都有着一段精美的传说。

  “台门”是绍兴的古建筑标志,绍兴的老街上每走个三五步就有一个台门,每一个台门内都是一段绍兴的故事。台门里的住户很多,天井是小孩玩耍、左邻右舍聊天、做家务的集中地。绍兴古城规模最大的台门当属鲁迅故里的周家台门群,如果你愿意,还可以住一住由台门改建的客栈。

  绍兴黄酒是出了名的,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站着喝酒,“是现钱,酒要好”。绍兴自古以来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无论城镇与乡村,无论官宦之家、缙绅达士,还是市井小民、贫困百姓,与酒结缘、与酒为友成为习俗。酒成了绍兴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鲁迅故里出来,被鲁迅文化浸泡了一个多世纪的咸亨酒店,在很远处似乎就能闻到阵阵酒香,自然会想到那个“茴”字有四种写法的孔乙己。在店门外的空地上,有一座真人大小的孔乙己塑像,笑呵呵地站在门口迎客。如今的孔乙己可不像以前那样落魄了,他代言了一个品牌的茴香豆,头像印在每一个包装袋上,咸亨酒店和孔乙己早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春季的绍兴,那是花的海洋,清香四溢,沁人心脾,王坛东村十里梅廊,每逢初春,白梅、红梅、粉梅漫山争艳,暗香扑鼻;吼山寿宁禅寺下,桃花正艳,沿着青石板踏青赏桃花,别有风情。

  绍兴,一个多梦的城市,她深居水乡,巧夺天工,蕴含着中华民族最丰厚的精神沉淀;绍兴,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传承着中华民族先进思想精华,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400多位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了赞美稽山鉴水的绚丽诗篇。

品读绍兴
贵州旅游念“山”字经
桃花灼灼醉春风
醉入心田官渡河
国际慢城金花节来了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