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23日 星期五

“怀缅治疗”助港抑郁老人

郜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23日   第 11 版)

  资料图片

  “回想刚来香港的时候,我对现在面对的困难也不那么害怕了。现在虽然年纪大了,精力不如年轻时,但还是要有当初克服困难的勇气。”68岁的老人李斌说这话时目光炯炯,让人难以相信她不久前还曾受抑郁症状折磨。

  李斌出生于上海,20岁时嫁给了从香港到上海求学的丈夫。之后,她随丈夫移居香港。

  初到香港时,她在制衣厂担任车衣工,每天坐在缝纫机边工作十几个小时。早年的劳作导致她脊椎移位,进入老年后出现因神经受压迫而引发的痛症,双手活动能力也受到影响。

  李斌的独子远在北京成家立业,难以长期陪伴照顾老人。几年前,李斌的丈夫因中风患上认知障碍症。自身的病痛加上独自照顾丈夫的压力,让李斌忧心忡忡,不时失眠,出现抑郁症状。

  这时正值香港慈善团体啬色园在李斌所住的黄大仙区开展了一项针对抑郁症长者的治疗计划。一名社工上门邀请李斌参与计划,接受心理治疗。

  这项名为“爱生命·长者有明天”的计划从加拿大引进“适应性怀缅治疗”方法,针对60岁以上独居或空巢老人,以小组治疗或个案辅导方式,鼓励长者回忆过往事业或家庭方面的艰难经历与人生转折,引导他们用以往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勇气应对眼下困难,从而重拾信心,舒缓负面情绪。

  李斌参与了一整期治疗小组的活动,与其他老人相互诉说各自眼下困境,回忆生命中的重要片段,分享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逆境。

  回忆往事让她重新看到自己年轻时迎战困难的坚强一面。“我现在认识到,不能自己先把困难放大,而是要寻找解决办法。”李斌说,她从以往经历中找到的解决办法是学习,因此她学习了物理治疗课程,了解应对痛症的方法。

  与此同时,李斌的丈夫在社工协助下申请到公营长者日间护理中心的暂托服务,每天有专门的巴士上门接送,早饭和午饭都由日间中心照料,让李斌的压力减轻不少。

  “在日间中心,我先生还能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做一些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李斌说,“香港特区政府和一些社会团体在照顾长者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提供了很多资源。”

  据啬色园介绍,“爱生命·长者有明天”计划始于2011年,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首期服务了150名患有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的长者,其中超过六成参加者抑郁症状有所舒缓。这一计划2015年再获资助,延续至今年3月。

  在这3年中,该计划服务范围由黄大仙区扩展到深水埗区,共有超过1000名长者接受心理健康评估,248名出现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状者得到治疗,其中超过七成借助“适应性怀缅治疗”方法治疗成效理想。

  (据新华社香港电)

春日赏花
米其林救得了台餐饮业吗?
《暗恋桃花源》见证两岸青年交流
“怀缅治疗”助港抑郁老人
责编:张 盼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