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17日 星期六

海归创业

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丁芳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17日   第 09 版)

  石嫣对于孩子们能参与到蔬菜种植课堂感到十分欣慰。图为北京呼家楼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收获“一米菜箱”种植的生态蔬菜。

  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雪绒花培训学校对约200位贫困妇女进行了免费培训。图为当地政府部门领导与刘一鸣(左四)在课堂上与学员交流。

  河南省开封市耕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图为师鹏飞在岗李乡精准扶贫就业基地进行宣讲。

  有这样一群海归,他们活跃在乡村,致力于城乡一体化建设。

  

  石嫣:

  把“菜园”搬进城

  让市民了解和亲近土地

  2018年新学期,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东校区的师生们将迎来一片属于他们的菜园,这是呼家楼中心小学开辟的第二块菜园。我国首个CSA(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创始人、海归女博士石嫣,对于呼家楼中心小学增设“大地之子食农教育课堂”颇感欣慰。菜园就在学校楼顶,孩子们可以动手制作“一米菜箱”,一起规划在这一平方米的菜箱里种蔬菜。从食物的播种、生长、收获,再到食物的加工,甚至是流通过程,孩子们都可以参与进来,体验整个农业生产、销售、再生产的过程。

  食农教育不仅面向孩子,也面向更多来自城市的人群。在三里屯大厦的楼顶上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菜园。“经过十年的发展,农场生产团队已经成熟,但生产端在农村,需求端在城市。这些年我们发现让城市人去农村,还是相对难实现的,而让农业进入城市,却获得了好效果。”石嫣的愿望是,2018年想在北京城区做一些有关餐饮、种植、生活理念、生活价值的工作。“现在城市居民不接触土壤,不了解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也不了解我们最初的生存方式,或多或少患了自然缺失症。”她说。

  让市民了解和亲近土地,一方面给农民提供了更多展示和营销的机会,另一方面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促进城乡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农业进城对农业生产供给侧改革,促进城乡融合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刘一鸣:

  全方位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让农民掌握更多技能

  今年农历正月十二,第六十期“雪绒花月嫂培训课程”正式开课了。2017年3月,刘一鸣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在家人的支持下,刘一鸣正式接手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家政服务公司。刚开始的时候根本招不到学员,更不用说现在的1000多人接受培训了,从最初的单一课程到现在的全方位培训,在刘一鸣的带领下,公司发展很快。

  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的再就业能力相对较弱,专门技能培训成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城市家政服务业逐渐兴盛,许多农村妇女都选择进城做月嫂。在培训期间,通过强化求职者的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不仅加快了农民融入城市的速度,还有效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创业初期,刘一鸣天天泡在乡下,逐村逐户进行月嫂技能培训。在刘一鸣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接受了月嫂这个职业,并通过学习掌握了职业技能。此外,公司还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了对贫困学员的免费培训。

  师鹏飞:

  自我发展

  带动村庄环境改善

  “俺说河南话大家能听懂吧?”师鹏飞一开口就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村民。实际上师鹏飞也曾留学海外。留学时,英国超市买的五花肉和白菜,加上老家自制的红薯粉条,一顿色香味美的猪肉炖粉条,引起了大家对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农药滥用导致蔬菜不可口、饲料催化导致肉食质量差。回国后的师鹏飞再次吃到猪肉炖粉条,虽是家乡的味道,口感上却远不如在英国的那顿,又想起大家对国内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讨论,他萌生了在生态农业领域创业的想法。

  师鹏飞认为,留学不仅仅是为了就业,图个生活安逸。他想肩负一些社会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在,谈起公司的发展,他十分自豪: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农业技术研发、农林开发、蔬菜果木种植、养殖业等,占地约1600余亩,现阶段不仅在食用菌种植上获得了稳定的收益,还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引进了澳大利亚淡水龙虾养殖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农场以及周边产业的发展。但更令他自豪的,不是作为农场主的自豪,而是作为一名农民的自豪。2017年,他所在农村乡间的交通、排水等问题得到了改善,2018年引进的加工项目也即将投入建设生产。

  师鹏飞希望,通过公司平台帮助改善村庄状况,增加就业机会。“兴农”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师鹏飞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返乡创业。

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
广告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