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刚过,安徽迎来了一批“拜晚年”的客人,在这个高端人才聚集的新侨乡,中国侨联的“亲情中华”送上了温暖的问候。无论是在合肥还是池州,精彩的演出传递着浓浓的亲情。
演出:震撼且温暖
“这是我第一次看‘亲情中华’,水平真的很高。”在合肥市包河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安徽校友会秘书长姚敏淑带着女儿来看演出。“我们最喜欢抖空竹的节目,我女儿学过。”
两场在安徽的演出既有国家级院团带来的主旋律,又有池州当地艺术院团带来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歌曲、黄梅戏、傩舞、舞蹈、杂技、小品……精彩纷呈的节目让观众大呼过瘾。
“郑咏老师的歌声令我震撼。”包河的演出结束后,加拿大华人张淑萍还有些激动。在安徽有3个企业的她如今算得上是常驻安徽了,“这是我第三次看‘亲情中华’的演出,每次看,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亲情正是“亲情中华”的主题。母亲是泰国归侨的陈乐东印象最深的是演出过程中播放的海外安徽籍侨胞向家乡人问好的视频。“我弟弟在加拿大,去年他们也拍了视频,可惜没能出现在大屏幕上,有点遗憾。不过这种形式让人觉得把海内外的人心连在了一起,很温暖。”她说。
“我用手机录了一部分节目,现场就发给在悉尼的哥哥了,希望他们能分享演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演出结束后,池州市人民医院医生杨善青依然很激动。
无独有偶,安徽省一家侨资企业的负责人丁智峰也选择把照片和视频与远在加拿大的哥哥分享,“很荣幸在池州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现场很震撼。”
“老百姓都喜欢看到高品位高品质的演出。像‘亲情中华’这样的大型文艺演出对大家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安徽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吴向明说。
名片:靓丽又亲切
正如中国侨联顾问、原副主席唐闻生指出的,“亲情中华”主题活动启动于2008年,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靓丽名片。
“亲情中华”每次都是在大家的期待中登场。“这是我第一次看‘亲情中华’的演出,有点激动,更多的是期待。”智利华商联合会副会长张恒2006年前往智利创业,2015年在安庆投资了一家进口公司。“这个公司已经运营了3年多,整体不错。”他现在每年回国两三次,这一次赶在了春节期间,与“亲情中华”有了第一次“美丽邂逅”。
“演出一票难求。”合肥工业大学侨联主席何晓雄说,“我们今年拿到了50张票,供不应求,只能选代表来看。这是‘亲情中华’第四次走进安徽了。大家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开始期待了。”
“亲情中华”活动实施10年来,中国侨联先后组织200多个艺术团,赴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举办了近千场演出,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海外侨胞和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
自2014年起,中国侨联启动了春节走侨乡演出活动。
今年,中国侨联组派三大团组赴广东、云南、安徽、江西、吉林、山西开展12场慰侨演出活动,表达对侨界群众的关爱和祝福。
参与:积极而热情
一次成功的演出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加‘亲情中华’演出的艺术家都是我国文艺界的佼佼者,是活动的积极支持者和热情的参与者,很多人都曾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走遍世界五大洲。”唐闻生说。
“我跟着中国侨联的慰问演出团已经走过了56个国家。”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口技和手影戏表演艺术家许国立说,“无论走到哪个国家,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家的感受。很多老华人会眼含热泪与我们握手,很真诚。而且,我们的演出也是一种中外交流。今后,只要有需要,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侨联的活动。”
“今天,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走进包河开展文化慰问演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凝聚了侨心侨力。”吴向明说,“这是‘亲情中华’第四次在春节期间走进安徽,去年我们还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专门做了一场安徽侨界群众喜迎十九大的‘亲情中华·美好安徽’专场,效果非常好。一方面,作为高端人才聚集的新侨乡,我们有意愿把我们的文化推出去。另一方面,有了省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地方高水平文艺团体的积极配合,我们有条件把这个工作做好。”
“‘亲情中华’到我们安徽演出,丰富和活跃了安徽侨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定了文化自信,凝聚了侨界力量,为文艺的繁荣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上世纪90年代前往巴西创业的汪险峰说,“无论国内国外,我们都愿意做这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