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如在眼前:灯笼、旗袍、脸谱、二胡、琵琶、武术……各类中国元素奔来眼底,一批又一批演员轮番登台演绎。14年后的今天,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仪式上的“北京八分钟”与之相比显得那样简约:除了24扇屏幕,从头到尾只有20多个滑轮演员,服装道具几乎整齐划一,前后动作没有多大变化。用张艺谋本人的话来说,就是透着艺术的“纯粹”。
“张艺谋风格变了,大场面不用人海战术了。”通过平昌的“北京八分钟”,观众一夜之间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张艺谋。而张艺谋本人显然也承认了这一点,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雅典奥运会时心太重,什么都想演。“当时演出的名字就叫《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你听,这怎么演?”张艺谋回首往事更像是在“诉苦”,为自己彼时的导演风格形成寻找“客观条件”。的确,在当时国人“百年奥运、一朝梦圆”的期盼中,在海外对中国了解程度亟待提高的大背景下,张艺谋在有限的8分钟,用全面展现中国传统经典符号的“大制作”今天看来或许有“太腻”之感,但是在当时的确是深受海内外欢迎的精品。
与其说是张艺谋的导演风格变了,不如说是时代变了,中国的发展阶段变了,中国人自我认知和观察世界的眼光变了。14年弹指一挥间,回首我们走过的2004年,虽然远不是沧海桑田,但是我们的确已经跋涉过一段相当长的路,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就科技领域而言,14年间,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初建到开始服务全球,嫦娥工程从正式启动到实现月面软着陆,蛟龙号从立项后初步研制到形成蛟龙家族系列,载人航天从首次进入太空到即将迈步空间站建设,高速铁路从开始引进技术到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出口世界……今天,中国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保持旺盛创新势头,有些成就甚至走在世界前列。用张艺谋的话说,“今天,我们的国力不可同日而语了”,以更加成熟自信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世界。因而,他在执导时思路是追求“艺术上的纯粹”和“简约”,呈现的目标指向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当代中国。
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张艺谋无疑走的是一条“依靠中国科技呈现科技中国”的路径。他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并以此为依托,变革舞台表演形式,不仅在服装、道具、灯光等层面引入最新科技,而且让机器人担纲做主演之一。在具体表现内容上,他通过现代现实技术与动感舞蹈结合等全新的方式去呈现祥龙、凤凰等中国传统的元素,实现了跨越时空的科技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当然了,中国人的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现代科技新生活也得到了艺术展示。
作为导演,张艺谋对人工智能在艺术表现中的运用有自己的理解和体悟。他认为,表面上看起来是机器人在表演,但是真正在“表演”和接受考验的是其背后的人。因为再智能的机器终究是人的智慧的产物,再完美的表演终究是人设计的结果。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认为,此次在平昌的表演与雅典奥运会闭幕8分钟表演最大的不同在于迈入了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里的中国人表现出的崭新的精神风貌,他们更加奋发有为,挺立世界科技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