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

本报独家春节探秘泰国华文教育

“学好中文,会有更好未来”(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严 瑜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2月26日   第 06 版)

  图为泰国崇华新生华立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在上中文课。

  华文教育素来被称为海外的“留根工程”。春节期间,记者走访泰国北部和南部的多所华文学校,发现经过当地数代华侨华人的不懈努力,伴随中国日益发展的步伐,华文教育在泰国不仅落地生根,而且开花结果,发展蓬勃,学中文成为新时尚。

  

  曾经:不畏艰难留根脉

  位于泰国清迈的崇华新生华立学校已有107年历史。经过一尊高达7米的孔子雕像,走进宽敞明亮的行政楼大厅,目之所及,最醒目的一个房间被命名为“先贤堂”,房间正中的桌上放着一幅书法作品“见贤思齐”。

  “这些都是当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创办华文学校的华侨华人。”校长张静指着墙上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向本报记者介绍。“过去,马路对面是一片稻田。早年,为了维系学校运营,侨领们买下土地,种植稻米,收成后将款项用以支持学校。”

  百余年来,几经动荡,人事变迁,这所学校却在侨领的用心维护下坚持至今,发展为泰国北部最大的一所华文学校。

  “先辈们历经波折兴办华校,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的自由和生命,正是为了在海外留住中国文化的根脉。”张静来到泰国已有30多年。几年前,听说崇华新生华立学校在办学上面临一些困难,她毅然投身其中。

  华校兴办的历史感染的不仅仅是后代的华侨华人。

  苏潘妮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泰国人,生活在位于泰南的合艾。7年前,从当地一所公立学校的校长岗位退休后,她接受合艾国光中学的邀请,成为这所百年华校的新任校长。

  “国光中学最初是由当地侨团领袖捐资兴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中文,保留中国文化。”年近七旬的苏潘妮告诉本报记者,自己愿意为这座学校忙碌奔波,也是因为被其历史所感动。

  如今,几百所华文学校林立在泰国的各个城市,成为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承中国文化的最为重要的沃土。

  如今:外语学习最优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崇华新生华立学校的一年级课堂,30多名小学生用中文齐声背诵着中国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走在校园里,不时有学生用中文向老师问好。

  张静介绍,除了常规的中文课程之外,学校几年前尝试在一些其他课程中引入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更为纯粹的中文环境。除中文外,中国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也是华文学校的重要教授内容。书法、舞蹈、茶艺、民俗……泰国不少华文学校俨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有意思的是,在泰国的华文学校,泰国学生开始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比如,在国光中学,泰国学生占比就高达80%。21岁的泰国女孩吴碧荷曾在这里学习中文,两年前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赴重庆西南大学深造。“对于泰国人来说,学习中文已成为一件很重要的事。”吴碧荷告诉记者,中文已经成为许多泰国学生在学习外语时的最优先选项。

  “通过多年努力,华文教育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发展成效卓著。无论是教学规模、质量,还是学生毕业之后的发展,都相当出色。”带领2018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亚洲艺术团在泰国慰侨演出的国侨办宣传司副司长刘为杰走访华文学校后感叹,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强,华文教育给海外年轻人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也让中文和中国文化在海外更具魅力。

  未来:新生力量传薪火

  “中国的地大物博和发展成就实在令人震撼。”这几年,之前从未到过中国的苏潘妮有了许多机会去实地走走看看,也让她心中的念头更为坚定:“现在已进入一个不学中文就不行的时代。孩子们只要努力学习中文,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就会有更好的未来。”

  事实上,中泰之间日益密切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也促进了学中文在泰国成为一股热潮。以旅游为例,根据泰国旅游和体育部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赴泰游客超过980万人次,是对泰国旅游业贡献最大的国家。

  “大学毕业之后,我希望回到泰国,做一名中文老师。”吴碧荷说。关于未来,正在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她已有清晰规划。

  在身边的同龄人中,吴碧荷这个选择并不少见。华文学校让越来越多的“华二代”、“华三代”和泰国青少年与中文、与中国结缘,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未来与中国相连。

  有了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人们对于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扬更有信心。而祖(籍)国一直以来的关心,也让海外华侨华人在做好这项“留根工程”时更有底气。近年来,国侨办在提供教材、培训师资以及组织华裔青少年来华寻根等诸多方面给予海外华校大力支持。

  刘为杰表示,语言文化的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日益开放,海外华校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吸纳当地文化的精髓,取长补短,促进双向甚至多向交流,从而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使之具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的精神根基。

“学好中文,会有更好未来”(侨界关注)
华人社区
悉尼中医方山和他的“朋友圈”
“四海同春”艺术团在巴拿马慰侨演出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