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30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国会发表任内首份国情咨文。在这次被外界看来声调相对缓和的演讲中,特朗普明确将中国划入对手行列,进一步强化近段时间以来的对华强硬立场。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发生重大转变。
伙伴变对手
在最近发表的首份国情咨文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点名”中国。
在谈及国家安全问题时,特朗普称中国和俄罗斯是挑战美国利益、经济和价值观的对手,美国将以实力保卫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包括为军队提供充足的经费。此外,在有关贸易的部分,特朗普表示,“对不平等贸易投降”的日子已经过去,虽然没有直接点出中国,但鉴于中美之间存在的贸易逆差,不难让人联想其意仍在中国。
这已不是近来美国第一次将中国定位为对手。此前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和《2018国防战略报告》两份重要文件,都显露出美国当下颇为消极的对华战略认知。比如,在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中,特朗普将中国称为“修正主义大国”;美国国防部上月出炉的国防战略报告也多次提及中国,指称中国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在此次国情咨文演讲中,特朗普延续了此前的思路,把中美关系继续定义为竞争关系,而且强调中国对美国构成的挑战是全方面的,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观在执政一年后基本成型,核心就是‘竞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孙成昊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过去几十年,美国主要还是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很少用‘竞争者’或‘对手’形容中国。最近几份官方文件表明,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已经出现转变。这种转变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共识,而非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看法。”
自去年以来,中美关系似乎一直暗流涌动。除了在官方文件上一改对华定位之外,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经贸政策日趋强硬,引人注意。不久之前,特朗普正式宣布对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征收保护性关税,并对后者实施进口配额限制,中国正是受此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对此,一些外媒猜测,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国此举可能成为引发中美“贸易战”的第一枪。
焦虑与不安
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美国对华定位和对华政策的转变,暴露的是美国对华心态的改变。
“这表现出美国在对华认识方面越来越焦虑不安,对美国全球主导和霸权地位的信心越来越不足。”外交学院教授李东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事实上,这份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美国自身。
“这几年,美国经济虽然表现还行,但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悬殊、社会治安糟糕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美国政治精英,令其产生一种严重的焦虑感。”李巍分析称,与此同时,美国两大主要政党围绕美国未来发展方向分歧明显,难以达成共识,导致这种焦虑情绪在国内蔓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容易夸大来自中国的威胁,因为只有在国外塑造一个敌人,才有利于本国的团结。”
美国政府研究中心主任迪欧尼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要分裂,这有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美国国内,收入差距拉大,两个主要政党更加意识形态化,难以达成妥协。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优先”立场让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表现日益倾向“自我”,这令其国际形象“大打折扣”,也进一步加剧美国的不安。
美国《纽约时报》在1月底的一篇报道中引用盖洛普咨询公司一项最新调查结果称,2017年,在134个国家接受访问的民众当中,只有30%的受访者对美国的领导地位表示赞同,这是该公司于十几年前开始在海外进行这一调查以来的最低比例。对此,盖洛普认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和言论“已经使人们对美国向海外合作伙伴所做出的承诺产生怀疑,并对美国的可靠性有所质疑”。
与之相对应,中国近年来经济实力增强,外交有所作为,在全球政治舞台和全球治理体系中积极主动,勇于承担。“美国在经济、安全、价值观等方面都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和挑战。因此,美国认为需要调整自己的对华战略。”李巍说。
一些分析认为,美国近来频频在对华贸易方面施压“发力”,也是希望以此打压中国经济崛起,重塑对华经济竞争的优势。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失衡的心态在作祟。
合作是正道
不可避免的是,美国近来的论调将给新一年的中美关系增添变数和不确定性。
分析认为,在总体定位趋于负面的背景下,2018年的中美关系或许不会太平静,美国在贸易等焦点议题上对中国的具体政策将更趋强硬。
“美国目前的对华定位表明,美国过去几十年采取的对华战略核心基调,即‘接触’战略,将告一段落。未来,美国对华可能转向一种新遏制战略,一方面在政治层面,在全球多个领域和中国展开较量,竞争领导权;另一方面在社会层面,双方继续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和频繁的人员往来。毕竟,在如今这个全球化世界,中美之间已经深度交融,很难因为政治上的战略竞争关系,而打断经济社会领域的相互依赖关系。”李巍说。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统计,2016年中美双边贸易、投资额分别已达6459.83亿美元和1199.56亿美元。一旦美国挥起“贸易战”的大棒,“双输”是唯一的结局。
事实上,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态度一直清晰而坚定。1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希望美方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过时观念,正确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同中方相向而行,相互尊重,聚焦合作,管控分歧,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一年前,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召唤更是言犹在耳,至今回荡在世界上空。更早之前,中国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阐释也已表明,中国希望和美国成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
“习近平主席曾说:‘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一系列中国方案,目的是为了解决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公共问题,不是为了谋求一国权力,更不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李巍指出,不论是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还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中美两国要在全球治理平台发挥作用,离不开双方之间的相互合作。“中国发挥引领作用,是在和美国合作的基础上,而不是在和美国对抗的基础上。”
如英国《金融时报》近来评论所言,美国总统只考虑眼前,而中国领导人则为今后数十年打算;特朗普盯着镜子,而中国人拿着望远镜。
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实在是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