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柜里的书越来越不整齐了。
从内容上说,早年文、史、哲三大类,再分一下古今中外,基本就解决了九成书的归属问题,一目了然。现在多出好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种类,比如食谱、动漫、琴谱、LP旅行手册,甚至还有收藏的各种漂亮的笔记本,不知道该往哪儿插放才恰当。这不仅证明个人眼界开阔了,趣味丰富了;也从侧面证明了图书出版业的繁荣,选题范围的开放延伸。是好事儿。
从形式上说,原来开本型态简单,大小32开,所以很容易码放得整齐划一;现在开本五花八门,异型开本越来越多,而且呈现一种越做越大的态势。这也证明了人们思想的开放,造纸、印刷工艺的提高,也应该是好事。不过对于这份好,我个人有保留意见。
意见是“过犹不及”。
技术层面上的大小没有问题,单看有没有必要做成那么大。如果确属内容所需,必须那样的形式配合,也没什么;但很多书之大,纯粹是为大而大,拢共十万字的小说,也印成16开,纯属赶时髦。再退一步说,赶时髦也没什么,问题是那些开本拿在手里,拿着不大舒服,为赶时髦而赶时髦就没什么意思了。
现在做书的人,可算明白了一件事儿叫“装帧设计”,本本书都可着劲儿往里头塞东西。单扉不行要环扉,环扉还嫌不够,再加衬,单衬不够还要环衬,腰封不够还要整体塑封,起鼓不够还要过油,过油不够再闷切,更别说那些页眉、插页、四色、双色、出血、跨页……直把书这么简单一个六面体做成外星人、钢铁侠、变形金刚似的,看得人头晕心悸。开本一事当然也在劫难逃,仗着纸业发达,出版人频繁奔赴造纸厂,订做各种刁钻古怪尺寸的纸张,大有SIZE(尺码)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气。
且不提这些形式上的浮夸风,让读者多掏了多少腰包。也不提纸张源头是森林,如此浪费给生态资源造成多大浪费。单说开本大小本身,古人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所以有“文质彬彬”(文与质比例恰当)的说法。图书内容与形式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一样。本该孜孜以求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把精力全都集中到开本大小这样的事情上,反而不去在内容上下功夫,舍本求末,挺扭曲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现在出版业的虚荣、泡沫。
当然,不光书业如此。这几天又过节了,到处都在卖礼品、送礼品。有关部门建议:规范各式商品包装,严格控制假大空行为。新闻配图是好几个酒的包装盒,偌大一个纸盒的比衬下,里头一瓶酒形同微雕。可见好大喜功、追求浮华外表已经蔚然成风。
说来也怪,现代人真是不嫌累,越是复杂的东西越感兴趣,而对那些简简单单、横平竖直的东西,就不爱待见。还是说回书的开本,大32开的开本存在了那么多年,无论视觉感观,还是拿在手中的感觉,都经过万亿人次的考验,为什么要像避瘟神一样见了就绕道而行呢?我可能有点顽固不化,始终坚持认为,图书开本一味求大,是图书垃圾化的前兆,更是人心不古的一个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