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2月02日 星期五

对外汉语教师:

加强文化自信 做好汉语推广

李姝依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2月02日   第 09 版)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小学生体验吹墨梅花

  教育部近日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课标修订重点之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对汉语国际教育人才来说,扎实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将其灵活表现,使之易懂好学,是秉承文化自信,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使者的必备技能。

  

  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这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彰显了汉语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历史底蕴,同时也给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自信非常必要。对于高校如何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过程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课题,在北京某高校担任对外汉语教师的李雪告诉笔者:“现在,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关于中华文化的教学比重越来越大,这有助于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充分了解,树立文化自信。”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除了教授语言,汉语教师应自觉将中华文化融入其中,适当阐释文化内涵,让每一位外国汉语学习者走近和了解中华文化,从而提高其学习汉语的兴趣。” 李雪补充道。

  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要掌握汉语言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等相关知识外,还需要广泛涉猎琴棋书画等。国家汉办在招聘汉语教师志愿者时就把掌握一门中华才艺作为选拔标准之一。

  雨佳(化名)目前在某高校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她介绍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中华传统才艺要求较高。学校会开设国画、剪纸、民乐、少数民族舞蹈等课程。”

  在教学中传播中华文化

  对对外汉语教师而言,只有对中华文化有深入了解,做到文化自信,才能更有底气地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化。

  对于如何有效传播中国文化,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陈龙(化名)介绍说:“教学阶段不同,开设的文化课也不同。在教学初级阶段,文化课主要包含在综合课中,所涉及的内容与日常交际相关,如问候语、称谓语、节日名称等,都是学生在最初学习汉语时需要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高级阶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交际能力,这时再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例如中国的饮食、民乐、绘画、书法、武术、服饰文化课等课程。通过知识讲解和现场演示等方法介绍中国文化的概貌,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文化内容也应该纳入教师的语言教学中,这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弥补语言教学的枯燥与单一,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陈龙举例说:“就汉字教学而言,汉字是表意文字,与英文、法文等拼音文字相比,更富有文化内涵,但也增加了学习难度。外国学生普遍反映汉字难写、难记、难认。这就需要教师将汉字的发展变化、表意特点、结构特征等相关知识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独特魅力。”在陈龙看来,教师只掌握汉字知识是不够的。“可以将书法教学纳入汉字教学中,在学习汉字的同时又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让他们了解到汉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汉字的综合性、丰富性、灵动性与审美性特色。”

加强文化自信 做好汉语推广
回荡在耳畔的乡音(梦里乡音)
图片报道
我理解的批判性思维
汉外文字对比助力破解汉字三难
罗马孔院和巴塞罗那孔院签署合作协议
福州登山记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