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31日 星期三

北京医师跑团

马拉松赛场“医”路相伴(我的健康故事)

刘 峣 焦子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31日   第 09 版)

  北京医师跑团部分团员合影。
  (孙伟供图)

  跑团成员在全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帮助受伤跑者。
  (资料照片)

  医师跑者在比赛中为参赛者提供医疗服务。
  (孙伟供图)

  扫描二维码
  观看本期视频

  “悬壶济世匆忙的躯体,披上了战衣,驰骋远方天地。”北京医师跑团团歌里,这样唱道。

  在马拉松圈子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跑步,而且都是来自北京各大医院的医生;在马拉松赛场上,除了普通跑者的身份,他们还是承担着医疗急救任务的医师跑者。他们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群体——北京医师跑团。

  

  成立初衷

  “我们是治病救人的医生,也是爱好跑步的跑者。”北京医师跑团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大夫朱希山说。

  早上9时多,朱希山刚刚结束了24小时的值班。谈起跑步,依然滔滔不绝。

  “最开始接触跑步是为了减肥。”朱希山笑着说,“后来发现同事和同行中,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慢慢开始交流跑步经验,逐渐走到了一起。”

  从2015年开始,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当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赛事从2014年的51场增至134场,参与人数持续增加,覆盖城市数量不断扩大。

  然而,与赛事激增并行的,是马拉松赛场上昏厥、猝死等事件的频发。很多跑友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盲目参跑,结果“反被其伤”。马拉松比赛的专业性与安全性,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正是在2015年底,朱希山联合几个同样爱好跑步的师兄弟,共同组建了北京医师跑团。

  “既然我们有能力帮助跑友,就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朱希山说,“作为能跑马拉松的职业医生,我们有传播科普知识,引导大众科学、安全、健康、快乐奔跑的责任。”

  从不到百人的小团体,到一个拥有注册团员800多人的大组织。随着活动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成立两年多的北京医师跑团,已成为中国万余个跑团中的独特存在。

  据朱希山介绍,目前跑团中80%以上的成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医学博士407人。上至年逾60的退休医生,下至20多岁的职场新人,都是跑团中的积极分子。

  “医”路相伴

  一场马拉松比赛,离不开医师跑者的健康护航。两年多来,北京医师跑团共服务马拉松赛事100多场,出动医师跑者超过4200人次,参与救治创伤、损伤、拉伤甚至心脏骤停的跑友超过8000人次。

  2016年大连马拉松赛上,一张照片红遍了网络——一名跑者因心跳骤停倒在赛道上,两名医生主动中止比赛施以援手,挽救了跑友的生命。义举之后,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就继续向前奔跑了。事后人们发现,这两名主动施救的跑者,就来自北京医师跑团。

  “这两位团员并不是官方医师跑者,他们救人的场景被当地摄影爱好者拍下了,随后才被找到。”朱希山说,他们的仁医情怀,为医师跑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去年的北京马拉松赛场上,也曾出现惊险一幕——在28公里至30公里处,一名年轻男性跑者躺在路边,身边的几名跑友和工作人员见状,正准备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CPR)。这时,医师跑者陈雪赶紧上前制止。

  “并非所有的紧急情况都是呼吸心跳骤停,也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CPR。”陈雪说,“如果当时实施心肺复苏,不但不能改善患者的症状,甚至可能导致二次损伤,造成肋骨骨折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准确判断、专业施救,这样的职业素养让医师跑者守护更多跑者的生命。

  在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吴舟桥作为医师跑者参与其中。“我和团友在41公里处遇到了一个抽筋的老爷子,马上帮他舒缓肌肉。”吴舟桥说,“老爷子告诉我们,他特别想完赛。于是我们判断他的生命体征平稳、体力恢复后,扛着他走完了最后一公里,一起撞线完赛。”

  谈及这次经历,吴舟桥说,医生之于病人就是帮助他,和他一起经历生命中的一段旅程。

  规范创新

  2017年,北京医师跑团出台了中国第一个医师跑者行为规范——《中国马拉松医师跑者行为规范和行动纲领》。

  “马拉松赛场上情况多变,对于很多紧急情况的判断和治疗,不仅需要扎实的医疗教育背景,更需要规范化的处理。”朱希山说。

  朱希山表示,目前马拉松医疗急救团体仍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不少人有了急救证就说自己是医师跑者。“没有临床经验就去救人是很危险的,这样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痛苦,还有可能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我们每次跑完后都会进行回访和总结——在跑步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进行了什么样的处理?有什么样的心得?”朱希山说,上百次跑马经验的汇聚,形成了这样一份规范,对医师跑者的站位、分组、配速等都有了较为科学的规定,并且对马拉松赛道中最常出现的十大症状做了鉴别、诊断和处理的详细说明。

  为适应形式多样的马拉松比赛,北京医师跑团也在不断探索创新。2017年,跑团在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创新引入了“医兔+医师跑者”模式,成功救治了多名昏倒的跑者。

  “这个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组团式保驾护航,由一个医师跑者充当‘兔子’,也就是配速员,与4名医师跑者带动跑友一起跑,充分发挥医师跑者‘流动医疗急救站’的特点。”朱希山说。

  在马拉松途中,遇到需要急救的情况时,有时仅凭一人之力难以开展救援,而“医兔+医师跑者”的模式可以聚集几名医师跑者进行组团急救,也不妨碍配速员带队领跑。实践证明,这种创新模式收效显著。

  “这种形式对于经验不足的跑友特别合适。”朱希山说,很多跑友对他说,“跟着你们跑就放心了”。

  不止于跑

  北京医师跑团的宗旨是“起于跑但不止于跑”。在赛场之外,医师跑团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我们希望跑团成为医务人员8小时工作之外的交流平台。”朱希山说,“平时,我们会组织篮球比赛、跆拳道培训班、瑜伽体验课、体能训练课等活动,丰富团员的生活。”

  除此之外,北京医师跑团也倡导医者仁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我们组织了社区义诊,还利用去河北邢台威县参加马拉松的机会,与当地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长期帮扶机制。”朱希山说,目前跑团主要关注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儿童的姿势矫正、罕见病群等方面的问题,多次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进行宣介。

  “作为能够跑马拉松的执业医师,跑步知识的科普是每一个医师跑者肩负的使命。”朱希山说。2017年,北京医师跑团创作了中国第一本医学跑步科普漫画《倾听身体的声音》,并在多家媒体上进行科学、健康跑步的宣传。

  朱希山说,目前中国医师跑者的总体发展还存在专业技能标准化、医师跑者管理规范化、赛中执行任务科学化、赛后总结常态化等问题。“未来,我们会继续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模式,让中国的医师跑者更好地为马拉松赛事保驾护航。”

  “白衣脱下来,换上心爱的跑鞋。虽然感到有些疲倦,前方道路向我召唤……”朱希山的手机铃声,就是北京医师跑团的团歌。“希望2025年跑团成立十周年时,我们一起去录一首《十年》。”他充满希望地说。

马拉松赛场“医”路相伴(我的健康故事)
村医于红燕
“护理假”如何能够落实(七彩絮语)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