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25日 星期四

留学海外与亲人交流能否赶走孤独?

邓刘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25日   第 09 版)

  莫予杉(左二)喜欢旅游,感受不一样的风景。旅游既充实了她的生活,又帮助她度过了留学初期的孤独困境。图为莫予杉与朋友在比利时留影。

  当下,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初到海外的学子,面对陌生的环境、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思想观念,总会生出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大部分学子会不自觉地寻求父母的帮助。但由于时差带来的不便以及年龄、思想的代沟,与父母交流以赶走孤独的成效便有了不确定性。

  

  初到海外

  为何学子爱找父母?

  现在出国的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很少有在陌生环境中独立生活的经验,对父母的依赖感较重。部分学子初出国门,依赖性体现得更加明显,在遇到难题后,总会在第一时间寻求父母的帮忙。就读于东京工业大学的宫米(化名)说:“很多事情我都没有经验,不会处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所以常请父母帮忙解决。”

  留学之初,尚未融入当地环境,语言不熟练,朋友也少,这让一部分学子感到难以适应。同时,因为时差的原因,和国内的朋友交流减少,可倾诉的对象也变少。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陈瀛(化名)说:“大多数年轻人有烦恼更喜欢找同龄人倾诉,但因为在国外,身边同龄且可以深聊的朋友不是太多,所以只能寻求父母帮助。”

  求助父母

  能否赶走孤独?

  父母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考虑事情会更加周全细致,一定程度上的确为很多学子提供了心理慰藉。来自父母的一些建议也会对留学生的选择和决定产生影响。刚从法国留学回到国内的莫予杉表示:“父母提供的建议肯定是有用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留学时,父母和孩子处在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可避免地因时差和环境等原因产生沟通障碍。父母很难对孩子所处的现实情况了解全面,导致他们在很多时候并不能为学子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与抚慰。再加上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的年龄和思想观念上的代沟,父母很难体悟到孩子的急切需求。“供”与“需”的不匹配,导致部分学子陷入更深的孤独感。“在孤独时,父母的帮助更加直接。一般而言,只有父母是愿意无私地帮助孩子的。”陈瀛说,“但由于代沟问题,虽然我知道他们很爱我,但有时候也很难真正了解我的需求。”

  克服孤独

  还可以这样做

  其实,想要克服内心的孤独感,并非只有寻求父母帮助这一条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充实生活。

  莫予杉认为,真正克服孤独感还是要靠自己调整心态,找到适合的方式融入环境。同时,也可以尝试寻求身边的朋友或同学的帮助,尽量多与当地人交流、结交新朋友来缓解孤独的感觉。

  除了向他人寻求帮助,学子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让自己充实起来,减少孤独感。“一个能够填补内心空虚的爱好可以帮助自己走出孤独感。”宫米说。莫予杉也认为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孤独感。

  在无法依靠自己走出孤独感的困境时,还可以向学校的心理中心求助,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如果在朋友很忙时,贸然去找他人帮忙或倾诉会有些不合时宜,”陈瀛说,“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学校的心理中心求助,那里的老师会很乐意帮忙。”

  留学海外,产生不适应感、孤独感是正常的。要想排遣孤独,除了父母的帮助,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享受孤独,这样的留学生活,会使学子收获更多,成长更快。

错过秋招学子如何赶上春招?
秋去春来茁壮成长(留学随笔)
回忆留学时平淡却充实(留学记)
留学海外与亲人交流能否赶走孤独?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