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在线教育首推“国家精品”

李 贞 李京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24日   第 08 版)

  “教育信息化”
  程 硕作 新华社发

  教育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包括468门本科教育课程和22门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又称“慕课”。作为一种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推倒了学校的“围墙”,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只要你想学,慕课让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它可以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自2016年起已经陆续学习了15门慕课的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彭晓说。

  

  推倒高校“围墙”

  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主开设的课程有344门,占比70.2%。由包括院士、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在内的教授领衔的课程有340门,占比70%。

  慕课推倒了高校的“围墙”,让更多的人可以体验一流大学课程。

  2018年的研究生考试,大四学生叶萱报考了清华大学传播学方向。在备考期间,由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主讲的《传播学原理》正好在“学堂在线”开课。“课上很多知识点都被我列入重点复习范围。”叶萱跟进了全部课程。能在考试前感受目标院校的专业课,让她心里踏实了不少。

  杜远入职互联网公司已一年多,为了提高专业技能他在“爱课程”上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数据系统概论》。每次看完课程视频之后他会在讨论区与同学们交流技术和理论问题。“工作多忙我都会坚持完成作业,感觉又回到了大学时光。”杜远说,即将到来的春节他打算继续跟进相关课程,利用假期时间给自己充电。

  惠及更多学生

  “过去我们在学校里开一节通选课,最大的教室挤满了也就能容纳600人,有的同学甚至要坐在地上听课,可在线开放课可以容纳16万人听课。”

  听课人数的转变让北京大学教授叶朗不禁感叹“这在从前是很难想象的”。他在“智慧树”上开设的课程《艺术与审美》此次入选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在平台上累计已有19.8万的学习量。

  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的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10余个国内慕课平台。460余所高校提供的3200余门慕课上线课程,吸引了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此次公布的首批课程中,选课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就有78门。

  慕课建设与应用也实现了大范围的优质资源共享。西部高校获得高水平大学教学支持,共享2400门优质课程,已有600多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

  慕课不仅让更多的学习者获益,也让老师们获得全新体验。“数万条评论中,学生用了‘震撼、精彩、神奇、颠覆了理解、爱上了这门科学、打开了一扇门’等词汇表达学习慕课后的感受,这是教师做慕课的最大动力。”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战德臣说道。

  未来再上台阶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习惯和善于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慕课意义重大。

  未来,教育部将继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两个“一万门”精品课程。预计到2020年,以国家名义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00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而带动1万门慕课和50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线运行。同时推动各地因地制宜,也推出1万门线上线下省级一流的精品课程。

  这两个“一万门”,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跃上新的台阶。吴岩在发言中表示,要为此做好相关配套制度的跟进。

  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教育部将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在线运行、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吴岩提到:“我们设定了5年的共享时期,在5年期间,不完善、不改进、不更新的课程,将会被取消‘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

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网络强国新时代(24))
网贷“快偏乱”该严管(云中漫笔)
让机器人“活”起来(互联网大咖秀)
在线教育首推“国家精品”
责编:崔玉玉 邮箱:cuiyuyu@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