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19日 星期五

绛州云雕走进生活

梁 冬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19日   第 12 版)

  在绿茵覆盖,青砖绿瓦的古村落——山西新绛县店头村,有一个深藏不露的大唐云雕漆艺厂。走进云雕展览馆,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有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的获奖证书,琳琅满目的云雕展品更让人大开眼界。这些“远古”走来的珍品,漆光晶莹剔透,造型古朴雅致,绮丽多姿的彩云图案,宛若天上祥云徐徐飘动,形象逼真,巧夺天工。

  这就是云雕,又名“剔犀”,是雕漆的一种工艺。据《髹饰录》记载: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红间带黑,或雕点等复,或三色更叠。剔犀以重圈、回纹、云钩等纹样为主,山西一带称其为云雕,是中国漆器文化遗产中颇为珍贵的一个种类。

  “云雕”工艺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达到鼎盛时期。当时主要供宫廷使用,民间极为少见。清朝末年,宫廷艺人纷纷解散,流落民间。绛州位于水旱码头,当时正处于工商业的兴盛期。宫廷云雕艺人纷纷汇聚于此,重操旧业,从而使这一珍贵的传统工艺得以保存下来。

  相传,1913年,有一外商带着一些破旧云雕漆器来到山西新绛县,找名漆艺匠修理。当时,新绛县仅有一家油漆铺,由薛仙基、王思恭、赵月普三名漆工经营。三人揽下了这一修复的活计。他们一边修,一边观察研究云雕的形状、图案、结构,通过刀口,研究漆层的厚度、漆片和刀工,并开始仿制云雕漆器。从此,有了风格独特的新绛云雕。1922年,新绛从事云雕生产的店铺已有12家。

  云雕漆器采取漆、画、雕相结合的综合工艺技法,以制作精巧,造工卓异取胜。先在做好的木胎上涂上朱、黑颜色的漆层,相间堆起,要漆70至80道,最多可达百道以上,然后用利刀剔刻出图案云纹。剔刻斜刀深约5毫米,刀口上宽下窄,进刀深峻,棱面分明,从刀口上显露出不同颜色和层次的花纹,看上去宛如各种形态的彩云,别有韵味。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使云雕漆器成为著名的工艺珍品。手艺人每天要刷一遍漆,这一遍漆须在阴房里面操作,环境潮湿、温度20摄氏度左右,它才能干燥。为避免漆层干裂,等到全部漆层凝固变干后,再用利刀剔刻出云状花纹,从刀口上显露出红黑相间的纹理。这两道工序是云雕制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到云雕的品质。制作周期长达数月或一两年之久,而一个手艺人要几年才能培养出来。

  20世纪50年代,新绛县政府为恢复云雕昔日的光彩,召集从事云雕漆器生产的民间艺人,成立了新绛工艺美术厂。从而使新绛的云雕、刻灰、螺钿、描金、彩画等传统漆器工艺品生产,走上了规模发展的道路,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将 “云雕”这一工序繁杂、制作艰难、生产周期长的工艺进一步发展创新。

  2006年,“绛州云雕制作工艺”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山西“绛州剔犀髹饰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梁杰积父辈三十多年的研究,注册的“店头”云雕,先后20次参加北京、上海、重庆和韩国等博览会,其《剔犀卷几》《脱胎清瓶》《云雕“鼓”》等十多种云雕作品获金奖、银奖、大奖,其中《云雕工艺瓶》被人民大会堂山西厅收藏。云雕产品已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瓷器和玻璃制品的流行,云雕工艺逐渐走向衰落,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新绛作为“云雕漆器”的发展重地,“大唐”云雕漆艺厂、“黄河”云雕工艺厂、“特种云雕漆艺公司”等三家企业引进现代化科学技术,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传承创新,保留“云雕”这一传统工艺艺术性的同时,让它回归实用性,走向漆器的复兴。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漆艺已经融入家居用品中。小到果盘、首饰盒,大到沙发、茶几、屏风,并在传统的云纹图案之外,引用麒麟、九凤等,赋予了“云雕”漆器更广泛的文化内涵。“云雕”漆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摆在普通百姓家的装饰品和收藏品。如今,云雕产品呈现出高档云雕家具系列、礼品系列、文房四宝系列等12个系列千余种产品,新绛云雕这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精湛工艺正在浴火重生。

绛州云雕走进生活
外国游客赞中国便捷之旅(中国入境游新亮点④)
安徽庐江 瑞雪映古刹
冬游捺山望苍茫
旅游投资谨防潜藏风险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