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

汇聚·交流·共赢

——2017“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18日   第 09 版)

  “时光—原弓个展”展览作品《莫高窟记》

  2017年10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敦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敦煌文化学会承办的“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敦煌市隆重举行。

  古“丝绸之路”横贯东西、历时千年,创造出辉煌的历史文化,在各个领域形成了纵深的积淀;今天,丝绸之路成为沿线国家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本次研讨会旨在整合沿线各国文化艺术研究力量,搭建高规格、高水平的“丝绸之路”学术平台,通过交流与对话,共同在这个领域做学术性的、专业性的理论探讨,为文化艺术领域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学术依据,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深层次的文化艺术交流合作。

  此次研讨会呈现出中外交织、学科交汇的多元化学术视角,延续了2016年“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多层次相结合的会议形式,并在内容上有所拓展与扩充,呈现出多维度立体化的“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的学术框架。

  研讨会聚焦三大焦点话题:

  第一,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越历史与地域的千年文化交流与互动。“丝绸之路”发展、形成的历史上下跨越2000多年,经历先秦、汉唐、宋元与明清四个重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历史的洪流中又得到陆上、海上多条线路的拓展,形成庞大而丰富的体系。“丝绸之路”以沟通中西方贸易为主,更涵盖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沿线国家文明共享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与当代的艺术交汇与融合。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促进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伦理道德、民风民俗的变化与和谐,推动了中国翻译学、哲学、教育、文学、农业、天文、医学的发展进步,丰富了中国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门类的表现内容。

  第三,聚焦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艺术研究的未来方向。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承担海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

  研讨会通过缜密的组织、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为“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学术实践,搭建了一个丰满、立体的活动平台,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会场与现场相结合的宏大交流空间,使学术研究充满生机,使学者们得到多方位的启发与思考;第二、会议运用多层次的交流方式,既有对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学术探讨,又有展现学术个性、智慧和思考的讨论交流;第三,论坛呈现出中外古今交织、学科门类交叉的多元化的学术视角,确立了丰满、立体的“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的学术框架。

  同时,为了更好地呈现文化艺术交流合作的主议题,全方位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本次研讨会还组织了丝路翰逸——中国经典法书临创展、时光:原弓个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演等专题展览展演活动,多角度地展现了艺术家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汇聚·交流·共赢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