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

陈小东:

让水稻和泥鳅共舞(众生相)

郑园园 杨 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18日   第 05 版)

  提到“稻田里养鱼”,多数人并不觉得新鲜。如果说要在稻田里实现:空中杜瓜攀爬;水面上水稻和南湖菱茂密生长;水下白条鱼、泥鳅、黄鳝、鲫鱼、河虾和小龙虾等多种水产品分层喂养,多少有些异想天开!这个大胆的构想现在被浙江海盐“农业创客”陈小东实现了,他是中国立体生态循环农业的开拓者之一。

  2013年,年薪30多万元的陈小东毅然辞职回到老家海盐创业。“我要做生态、安全、有效益的农业!”陈小东坚定地说。2013年“稻田泥鳅混养”还是个概念,没人做过。他反复钻研,说干就干,摸爬滚打后成功开创“稻鳅混养”模式,并申请专利。

  “新模式靠老经验笨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另辟蹊径”,陈小东谈及他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稻田养泥鳅必须零污染,一点农药用不得,他多次与农科院合作,试验优质种苗,寻求生态灭虫良方;水下的鱼、虾、泥鳅分层喂养难度大,夏天的高温、降雨等变化大,凭经验判断像瞎子走路,容易摔跤。他果断引进水质监测系统,给水里装上“眼睛”,24小时监测水质变化。“我每天都会通过手机查看水温、氧气含量等数据,有任何问题一目了然。”他说。

  生态“天价稻草”让他一举成名。2013年11月,一众稻草收购商来到他的稻田,用仪器测量水质状况,结果显示无污染,于是以5倍于稻谷的价格收购了他的稻草。一时间凭着绿色安全的好口碑,他的稻谷和泥鳅都被高价抢购一空,头一年就盈利150多万元。

  这份事业成就了他,也险些要了他的命。现在回想起来,陈小东心有余悸。台风“菲特”强劲登陆,降雨导致农田水位迅速上涨,泥鳅大量出逃。为挽回损失,他连夜“追捕”泥鳅,不慎跌倒受伤。持续“战斗”两天一夜后,伤口伤及骨头,他陷入昏迷,“医生说再晚来几小时就要截肢,当时没感觉腿疼,心里更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陈小东的实践宝典。创业前,用半年奔走5万多公里,从农科院到农业大学再到农场,四处取经。“稻鳅模式”成功了,他的脚步依旧没有停歇,坚持每年出行10万多公里,开拓视野。

  他喜欢用“创客”形容自己,“像‘侠客’武功高强又心系苍生。”作为开拓者,他正在将“稻鳅混养”专利无偿开放,惠及更多的人。

经济全球化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还是潘多拉的盒子?(习近平讲故事)
“挂红牌的都OK!”
让水稻和泥鳅共舞(众生相)
责编:杨俊峰 邮箱:rmrbzgg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