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中国和世界,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全世界家喻户晓;这一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倡导的“一带一路”赢得了更多的知音;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这一年,世界上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共600多名中外代表齐聚中国,与中国共产党一道擘画地球未来的发展蓝图。
2017年世界发生了许多大事,鉴于中国国力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期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无论是从号召力、影响力还是吸引力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魅力正在全球掀起一阵热潮。从思想到组织,从党建到执政能力,人们观察、讨论、学习,期待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中感悟更多宝贵的经验。人们期待一个更好的世界,这个世界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参与和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绽放世纪之光
如果要评选2017年世界年度热词,那“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榜上有名。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著名的世纪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要回答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而在一天之前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指出,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对此评价说:“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非常非常重要的演讲,为我们带来了阳光。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和压力。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使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梦和中国梦可以联系起来。让我们共同携手实现创新、开放、公平、包容的世界之梦。”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在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包庚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对世界格局变革是一个重大贡献。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变了国际关系中的“零和博弈”思维方式,开创了互利共赢的交往新思维;二是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不合理的世界格局,开创了各国人民平等共商的世界交往新格局;三是打破了以往只顾短期、局部利益的世界发展观,开创了全人类携手和平发展的新路向;四是在各国经济低迷、治理乏术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发出号召,更付诸行动。在全球金融治理方面,中国大力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话语权,提高了这些机构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在全球贸易投资治理方面,中国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中国是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关键推动者,为协定的最终达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协定执行上为各国做出了表率。在国际秩序方面,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合作有助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促进全人类分享共同利益。
而在今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向全世界表达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
“一带一路”倡议搭建沟通之桥
“一带一路”倡议是开创世界发展新局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高举合作共赢旗帜、引领开放变革潮流、造福各国人民的全球公共产品。
2017年发生了两件大事,让世界人民深刻认识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第一件大事发生在2017年的春天。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参会,覆盖了五大洲各大区域。
高峰论坛期间及前夕,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中方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不仅如此,“一带一路”未来的合作方向在高峰论坛上得以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峰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牢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各国领导人普遍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作出积极回应。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也将有关理念纳入其中,充分体现出广泛的国际共识。此外,各方对“一带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二件大事发生在十九大召开期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这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此外,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秋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顺利,成果丰硕,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合作中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必将为我们在新时代与各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指明方向,注入强劲动力。
党际交流分享中国智慧
10月25日,中国北京。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同采访中共十九大的中外记者见面。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大会开幕以来,有165个国家452个主要政党发来855份贺电贺信。其中,有814份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和重要组织机构领导人发来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中共十九大期间,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络,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政党外交新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圈”党政并蓄、朝野相济、官民兼容,并且还在不断扩大。
拥有广泛“朋友圈”的中国共产党,正前所未有地持续收获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经济研究学者诺伊齐对此表示,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领导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保持稳定发展,很不容易。过去5年,他对中国经济的表现印象最为深刻,中共领导中国经济选择可持续、稳健发展的方向,“这是明智之举”。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共产党在过去5年最受公众欢迎的成绩无疑就是反腐败斗争。
《华盛顿邮报》10月16日发表文章,观察中国共产党在最近5年的发展和变化。文章说,中共现在总共有8900万名党员,在过去5年中,新增了12.5万个党支部,其中有4万个是在私营企业设立的,而这些私营企业如今吸引着大量的中国年轻人并代表着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文章称,中共如今在增加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方面“与时俱进”。
德国柏林国际问题学者托比亚斯·莱辛贝格10月17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最佩服中国共产党的前瞻性和务实精神。前瞻性主要体现在长远战略上,而在具体措施上,中共又脚踏实地。过去5年,他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是“中国经济已顺利进入4.0时代”,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高铁、智能手机付款、共享单车等,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形象,走向世界。
2017年11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召开。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讲话时这样说:中国共产党愿广交天下朋友。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朋友圈”不断扩大。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信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力为何这么强?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为何那么大?中国共产党的吸引力为何被如此多国家政党所肯定?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拼搏奋进的努力和成就给出了答案。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前进脚步,将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