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国家宝藏》总导演详述幕后

如何让国宝“活起来”

□于 蕾 (《国家宝藏》栏目制片人、总导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25日   第 07 版)

  《国家宝藏》节目剧照:越王勾践剑的道具展示

  紫禁城兴建600年之际,故宫博物院联合八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以《国家宝藏》为题举办了一次盛大的特展——每个博物馆只选出一件宝藏入主特展。《国家宝藏》节目据此制作。每集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予民众甄选。每件宝藏都拥有一位与之绑定的“国宝守护人”,他们与不同的守护者一起,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随着九大博物馆的大门一一推开,27件“国宝重器”的传奇一一揭晓……

  12月3日,《国家宝藏》节目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共计10期。节目首播后引发一系列不俗的反响。有网友评论,“每每看到民族优秀作品展示于眼前时,整个人就会‘燃’起来”。

  

  文博,是综艺节目领域里一直尘封的、鲜被关注的资源。《国家宝藏》定义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节目模式上、整个制作上,节目组都做出了全新开创。

  做有“余味”的文博节目

  一档好的节目,就是一个好的讲解器。我们如果有一个好的讲解器,在博物馆里便能发现,那些看起来不起眼、很平庸的东西,其实可能很有意思、大有来头。看似并不华美、并不精致的东西,也可能讲出非常有趣、荡气回肠的过往。

  传统的文博类节目,大多停留在收藏层面,如,价值几何?是真或假?这是作为普通观众能够被直观吸引的内容。然而,这不是《国家宝藏》希望表达的。

  相比于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是最难的。《国家宝藏》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拓展了一个全新的内容领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创新。节目组第一次把文博领域跟大众娱乐、综艺形态结合在一起,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看完节目后观众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真正的弘扬优秀传统。每一件文物背后真正的价值,不是它值多少钱,而是它背后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以及它所代表的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进程。如果大家都为自己能够知道几件国宝的过去和现在而骄傲,大家都想走进博物馆,这就是《国家宝藏》最大的成功。

  与国宝“不期而遇”

  对于多数人来说,文博物件是相对陌生的。对于他们而言,影视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或将成为触发他们观看节目的动机。那么,明星嘉宾该以什么头衔参加节目?在邀请撒贝宁参加录制时,他说,“如果有一天我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可以告诉他‘你看,这件国宝是爸爸守护的’。”这令我们发现嘉宾对于民族的自豪感是能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宝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都可以给国宝做讲解,但“守护人”拥有更强的使命感。节目组分为27个摄制组,分别前往9个地方,拍下每个明星来到博物馆与自己守护的国宝“遇见”的过程,为“守护”的意涵增添了一层更深的意义。

  明星国宝守护人的邀约更多是基于明星是否接近国宝前世故事的历史人物和国宝背后的文化内涵、精神气质。素人国宝守护人选自其生活的某一方面与国宝有交集的人,这些人中,不乏国宝的研究者、发掘者、历史学家,也有做文物讲解的讲解员、与文物有精神联系的科研人员,甚至有些是一家几代人以传承的形式守护国宝。素人国宝守护人带给观众一个个鲜活的关于国宝今生的故事。

  《国家宝藏》节目中呈现的微型舞台历史剧,均一脉相承发掘历史的精神,基于史实,结合合理猜想来撰写剧本。剧本故事可以基于史实合理的演绎,但史料不能有硬伤。节目组设立专家组把关剧本,会找对应博物馆专门研究该领域的专家请教,每一集剪辑完成后,还会交与专家把关内容。

  《国家宝藏》尝试借助历史剧在文物与今人之间建立联结,拉近当代与历史的距离,在娓娓道来中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我们的历史从哪里走来,家国凭何铸建,我们的未来需要怎样的眼界与胸怀。

  “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是《国家宝藏》的口号,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文物该怎样“活”起来?

  我们的思索是:把尘封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挑选出来,把它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国宝拟人化。请合适的嘉宾讲述合适的故事,扮演合适的历史人物,这也是让文物复活。

  《国家宝藏》不是要靠拯救的方式去复活一件古老的文物,而是要为大家展现它的生命力。把国宝身上封存多年的尘土擦拭掉,让它熠熠发光,而看到的人们则会因此被吸引。这种吸引,才是真正的“复活”。当我们怀着这个口号的初衷去寻找节目原材料时,再次发现,很多当下在全世界都响当当的科研成果也跟这些国宝一脉相承,我们曾经创造了很多的辉煌,今天我们还在续写着这些辉煌。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浩瀚如银河,璀璨如繁星,如此丰富的文化宝藏,为内容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何在珍视与呵护中去继承和发扬,是电视工作者要思考的议题。让那些珍藏于历史长河的宝贝走到聚光灯下,走进最大众化的“客厅文化”,国家级博物馆与国家级电视台联手,是优质资源与文化担当的相得益彰,更是一个把传统文化推向台前的中国故事。

  吸引年轻观众,一直是央视这个平台的一大课题。其实,年轻人也非常喜欢有质感的东西。《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这样的节目都透露了我们对于祖先优秀文化的某种传承,都没有借喊口号的形式去吸引年轻人。如果《国家宝藏》的探索真的让很多人都开始关注文博,让更多的同行开始创作文博节目,给所有人打开一个全新视野,那么这将是其对整个社会和文化产业的一大贡献。

如何让国宝“活起来”
《通途》 视觉奇观 中国精神(墙内看花)
成龙贺岁新片《机器之血》全球上映
安徽卫视《蜜食记Ⅱ》“小而美”
广西话剧《花桥荣记》进京展演
电视连续剧《燃烧吧,梦想》杀青
《2018环球跨年冰雪盛典》:冰雪梦 冬奥情
花椒之夜颁奖典礼在京举办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