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07日 星期四

西部大山里的红飘带

严 冰 钱 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07日   第 05 版)

  图为世界第一高桥贵州北盘江大桥

  悬在江上的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

  一年娶进20个新媳妇的青海省卡阳村、把玫瑰卖出大山的云南省盐津县、用隧道和桥梁在大山中建起“高速平原”的贵州省……西部大山中的一条条公路宛如当空起舞的象征着希望的红色飘带,所及之处,无不让当地百姓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叩开了致富的大门。请看中国交通扶贫故事。

  

  “要想富,先修路”“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这些口号妇孺皆知、耳熟能详。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报告上批示强调:“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笔者跟随交通运输部“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题宣传采访团的脚步,实地走访了青海、贵州、云南三个西部省份的交通建设情况。

  有了路,就不怕娶不到媳妇

  “卡阳”,藏语的意思是“干净、神圣”的地方,采访行程的第一站,便是这个神圣而美丽的村庄。

  大巴驶出西宁市区,视野逐渐开阔起来。9月的青藏高原天蓝而高远,山上的绿色植被还没有褪去,太阳明晃晃地耀眼,大巴车上反复播放着“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美丽的格桑花……”正在昏昏欲睡之时,同行的记者突然发出阵阵惊呼,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路边真的布满了格桑花!

  卡阳村位于青海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西南部高山林区,平均海拔2520米到2780米左右,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以及藏传佛教寺院羊巴林寺,风景秀美。过去,由于被大山围困,交通不便加上信息闭塞,卡阳村多年来一直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然而,下车后的一番景象,完全不像走进了传说中的“贫困村”,更像是走进了一个风景度假区——宽敞的乡间小路,沿途时而小桥流水,时而泉水叮咚,远处高山上飘扬的经幡与近处草地上斑斓的格桑花遥相呼应,群峰环绕间,秋光满眼。

  行至村口,宣传栏上几张红艳艳的照片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几对新郎、新娘穿着崭新的服装、胸前戴着大红花,脸上洋溢着喜悦。在他们身后的墙上,用毛笔写着几个大字:“卡阳村盛开爱情花”。

  “娶媳妇在我们农村可是大事,能说明很多问题呐!”湟中县副县长王锋堂向笔者介绍道,“以前村里还是泥路土房的时候,年轻小伙子带姑娘回来,不管家庭条件如何,人家一看我们村破破烂烂,有的头也不回就跑掉了。现在你看,我们村比城里都美,姑娘一来就想安家落户啦!”

  “去年一年,卡阳村就迎来了20多个新媳妇!” 王锋堂的自豪溢于言表。

  在农村,新媳妇的到来意味着安居乐业,还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新生机。如今的卡阳,每个年轻人脸上都洋溢着对家乡的自豪,以及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

  卡阳村命运的巨变发生在两年前的2015年。这一年,湟中县决定修建一条拦隆口镇尼麻隆至卡阳村的公路,并且将这条路定性为了旅游公路,试图将卡阳村的“绿水青山”变成旅游景点。

  2016年3月公路修通后,景区只用一年就建起来了,随之而起的还有遍布公路两边的农家乐、种养殖合作社、劳务输出队、农机化专业生产队和各种旅游服务点。

  “原来一到年初,年轻人一批一批地出去,现在看家乡建得这么美,又一批一批全回来了!附近村的人还要来我们这儿打工呐!”在外打工两年回到家乡的杨睿脸上洋溢着质朴的喜悦,他开的乡村旅舍在2017年上半年已经盈利3万元。

  据了解,在这条乡村旅游扶贫专用公路带动下,卡阳村已于2016年年底实现全面脱贫、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040元。如今的卡阳景区已经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基地,“绿水青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悬在江上的县城把玫瑰卖出大山

  而修路对于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曾超乎一个市长的想象。

  金江奔涌,云上乌蒙,云南省昭通市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节点,集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民族地区、移民库区为一体,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24个民族600多万人,是云南贫困面最大的州市,也是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修路难、修路贵是一方面,花大价钱修好了路运什么?”在下定决心修路之前,财政并不宽裕的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曾发出过这样的疑问。

  然而开始修路后,昭通的区位优势立即得到极大释放,一条全长55.32公里的大包山一级公路,就带动了昭通市5个贫困县区整体脱贫出列。

  “交通一通,一通百通。交通不通,一切成空!”回顾修路给昭通带来的巨变,郭大进由衷感叹道。

  除了高速“主动脉”,作为“毛细血管” 的通村公路建设也不容忽视。

  汽车在乌蒙群山中勇往直前,沿途景随路移,河流欢歌。突然,大巴车停了下来,150度大转弯,开始往路边的山壁上开。原来,在树木掩映中,如此陡峭的山壁上竟有一条通往群山深处的通村公路。

  从这条公路,可以看出大山人民对路的渴望与倚赖——通村公路本身不宽,仅供一辆大巴通过。路的左侧是山,右侧就波涛拍岸的江水,江的对岸还是山。为了挨着公路,路左侧陡峭的山壁上建满了房屋,陆上空间用完了怎么办?住到江上去!于是,成千上万根石柱又撑起了绵延数千米的住宅。

  这是一半居民都悬在江上的县城啊!笔者看得心惊肉跳,而小城却人声鼎沸,路边一派井然祥和的生活图景与居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脸,又让我渐渐心安下来。这是昭通市盐津县,陶翁笔下的桃花源也莫过于此。

  毫不夸张地说,这条路,就是小城的生命线。“穷山里面系玉带,群众看到了致富路”这句话已经在盐津县人民口中广为传颂。

  一路畅通百业兴,在通村公路更深处的牛寨乡,大学生创业基地、玫瑰园、QQ农场,形成了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玫瑰经济产业链。

  “路通了,游客进来了,我们的玫瑰出去了。”玫瑰庄园负责人谢良金激动地说。他的千亩玫瑰园每年可以卖出各种玫瑰产品100吨,2016年产值达200万元。今年“五一”,玫瑰庄园举办的玫瑰节吸引了附近城市5万多名游客,让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一度热闹非凡。

  “不让一个贫困地区因交通问题而掉队!”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巡视员杨国峰向笔者说道。据他介绍,十八大以来至去年底,我国已修建农村公路396万公里,6亿至7亿农民“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已经实现。

  用桥梁和隧道架起“高速平原”

  修成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早在2016年,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张文才就曾公开表示。“要想富,先修路,中国的这句老话已经在世界各国都成为名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验。”

  除了“中国经验”,中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速度与质量也让世界惊叹。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这是经济学家厉以宁2009年来贵州时发出的感叹。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在短短不到十年间,贵州用桥梁和隧道架起了一座“高速平原”,使贵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桥梁博物馆”。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桥面离水面高差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从高处望向大桥,云雾缭绕中的红色桥体宛如一条红色飘带,连接起黔川滇三省交界最后一个高速公路断点。

  世界最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鸭池河大桥,横跨贵阳、黔西两岸,创世界山区斜拉桥之最。

  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坝陵河大桥,是沪瑞国道主干线上跨越坝陵河大峡谷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

  亚洲最长单跨钢桁梁悬索桥——清水河大桥,被贵州人自豪地称为“贵州第一跨”……

  “贵州所有的桥梁隧道手拉手,可以从贵阳到北京哩!”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宣教中心主任李黔刚自豪地说道:“我们的计划是,到2020年,我们的桥梁隧道手拉手要从这里到北京再回来!”

  北盘江大桥总工程师、中国桥梁专家周平,从事桥梁建设已经有30个年头。站在亲自设计的北盘江大桥上,他向笔者讲起了最让他自豪的一件事:“大桥还在规划阶段的时候,有一次我到美国去开会,美国同行听说我们要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上修建如此高难度的大桥,纷纷表示这是不可能的。可是最后,桥不但建成了,落成还非常快,他们纷纷来观摩学习,英国媒体还进行了报道。现在,美国建桥也会找中国帮忙,因为我们投资少!建桥快!他们羡慕中国速度!”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大桥走出国门的案例已有不少,中国桥梁建设者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谈及中国桥梁走向世界,周平自信地表示:“如果说中国高铁是我国‘走出去’的闪亮名片,那么中国桥梁一定会向中国高铁那样,成为另一张闪亮的名片!”

  采访归来,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大路歌》的歌词不断在脑海中回放:

  “路是一部历史,书写着人类的曲折与辉煌;

  路是一段追求,记载着人类的梦想与希望;

  路是一次抉择,蕴含着人类的睿智与胆略;

  路是一缕诉说,倾就着人类的艰辛与欢畅。”

  “交通腾飞方能经济腾飞,交通通畅方能事事通畅。”一座座桥梁正在中国西部大山中延展,中国经济的血脉正在因这些桥梁的贯通而变得更加通畅!

  

我们汇聚杭州,承载着各国人民的厚望和期待(习近平讲故事)
西部大山里的红飘带
让老外点赞的城市公交
责编:杨俊峰 邮箱:rmrbzgg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