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05日 星期二

对外投资要做好三件事(开放谈)

和振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05日   第 06 版)

  “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开放的论述特别有针对性,为今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工作定了向、定了调。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发展,全球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新动能加快成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又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双向投资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正面临新的机遇和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外投资怎样提升到更高水平?我认为要做好三件事:平台、合作和创新。

  搭建互联互通平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三难”:获取项目信息难、融资难以及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出现问题解决难。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尤其如此。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一个让中国企业和国外投资机构之间建立面对面联系的平台就很有必要。由国家发改委批准,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主办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简称外洽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外洽会举办9届以来,每届都有100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千余家中国企业参会,很多企业和国外机构(包括金融机构)进行面对面的接触,获取了自己想要的信息,也找到了可靠的合作伙伴。

  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产能合作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产能合作并不是要把我们淘汰掉的设备或产品转出去,而是要把中国具备一定比较优势的生产能力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是互利和双赢的合作。比如东南亚很多国家都面临电力短缺问题,而我们国家电力行业生产能力较强,完全可以把这样的供给和当地需求对接。当然,我们企业在产能合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当地的环境保护,要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不能走我们过去的老路。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2000年正式提出的。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和需求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要由最初获取能源和资源为主,逐步转向基础设施、装备制造和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对外投资方式也要顺应新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比如,农业“走出去”,传统意义上讲就是到境外租或买块地,然后进行农业种植,再把种好的粮食运回国内或销往第三国。这种方式需要改变。以俄罗斯为例,大部分闲置的土地在转型发展农业,俄罗斯农产品在中国很受欢迎。但是现在很多人在俄罗斯拿不到货源,就是因为当地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而中国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能力很好,所以我们有很好的合作机会,可以选择销路好的产品品种到俄罗斯当地进行投资和加工生产,生产的产品再销售到中国。这就是定向投资、精准投资,是创新的投资方式。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共十九大报告让我们信心倍增、底气十足。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切实做好企业对外投资的服务工作,助力中国的对外投资更上台阶,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为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本报记者李  婕整理)

国际市场来了新领头羊:中国企业!
对外投资要做好三件事(开放谈)
责编:李 婕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