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祁红故里追先人

方 昇 张应松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04日   第 12 版)

  松潭村风景

  从安徽祁门县城向西驱车36公里,便来到祁红乡政府驻地,再翻越崇山峻岭间5公里茂密野草掩映的水泥小径,沿着盘山公路即将到达松潭时,视野瞬间被村庄周围140多亩天然水口林的壮观景象所折服。一簇簇高大粗壮的树木,在山的皱褶里和山的脊梁上托举起浓墨重彩的深秋。大片墨绿、灰绿在数场秋雨的沐浴下显得格外苍翠逼人,仿佛是大海里涌起的一叠一叠的波浪。

  村前这片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水口防风林,是祁门乃至安徽现存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树龄最长的古水口树林。罕见的原始森林景观宛如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世世代代庇护着全村的人们和建筑。松潭古林内较集中地保存着2000多棵高达22-28米的古木,这些四季常绿乔木以冬季最美,长长扩展的大枝上,无数小枝齐刷刷地聚集于外冠,构成蘑菇状的卵圆树形,不论早霜还是雪霁,苍古之中蕴涵着灵秀,雄奇挺拔华盖如云直插云霄,在岁月的经久年轮中笑傲风霜雨雪,默默地与松潭村人世代为伴,遮风挡雨避阳,从无索取。

  松潭村坐东朝西,居有20多户戴家子弟,星罗棋布的民房傍山而建,高山之巅筑屋起居种植春秋,本身即是先人的大智慧。古村道路悉为就地取材光滑平整的青石块,巷弄间曲径幽幽,处处可拾阶而上。

  行至山腰,只见村子中有座年代久远的戴氏祠堂,可惜因年久失修,十几年前开始倒塌,如今只剩下几处残垣断壁和几个石础,柱础和梁架上雕有喜鹊登梅和茶花等精致图案,仍不失观赏价值。村中的房屋围绕着祠堂,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开来。

  村后的山上有波浪纹理般次第展开的茶园,园中植有桃树、李树、枣树和梨树,如今树叶凋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更见风姿和旷达。

  深秋的松潭,远处山坡上那一片片缀满金黄茶果的油茶树,在山风中轻吟低诉,山民熟练地采摘着茶果,竹编小筐悬在腰间,一脸的丰收喜悦荡漾开来。继续沿石板道悠闲而上,清代民居三三两两,粉墙黛瓦马头高耸,庭院三两枝木槿花、菊花迎风出墙含情摇曳。

  400多年的风霜雪雨,依然苍翠葱郁的松潭水口林时刻庇护着苍生。松潭先人认为,风水林起到了“藏风得水”、保护“生气”的作用,所以禁止砍伐破坏。

  戴氏迁来松潭村距今已有15代了,虽偏安一隅,但民风淳朴的深山山民,以传统道德的手段,把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演绎成整体上协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荣的风口林与水口林,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水口林历来都由戴氏公祠管理,每年均感召村民重温乡规民约,出告示加禁,不准携带刀斧进入,不得在其内进行任何生产活动,林内的枯柴败叶也不允捡拾烧火。悠久的管护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护林爱林渐成浸入骨髓的淳朴民风,一代又一代地沿传至今,才形成今天依旧壮观的古树群落。

  而今,松潭风口林、水口林的价值不仅表现在保护村舍农田和给村民以安定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上,更实现了终年固土保水减少灾害,为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遥想当年,冬日凄厉山风呼啸,摧枯拉朽,拔根断枝,隐患无穷,夏日豪雨肆虐,山洪滚滚,无坚不摧,山田高地多有损毁之虞。为了保护水源和防风,先人便将环村的正当面风口、水口上的天然林封禁起来,并广植树种以求藏风蓄水保护生气,使山村得到长久稳妥的庇护,这便是眼光前瞻的先人惠及子孙后代的绿色长城和金山银山。

马术旅游异军突起
海外白领期待中国之旅
湖韵感怀
祁红故里追先人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