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小话题 大趋势

——从世界厕所日谈起

李维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1月25日   第 04 版)

  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这个世界性日子的设立,不是纪念什么,而是强调厕所文明对于当今人们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吃喝拉撒,五谷轮回。“吃喝”是获取维系生命的能量,无吃无喝生命就要停止,所以是一等要紧之事。要有吃有喝,就需要进行生产。生产力低下,落后贫穷,只能一门心思顾吃顾喝。“吃了吗,您?”——这便是早年人们一天之中首次见面的客套话。而“拉撒”之事无碍生死,是可以随便的末端之事。

  当生产先进、经济富足、社会进步了,人们要提升生存质量,对“拉撒”就不再是“小处可以随便”的态度,会逐渐产生出与“吃喝”一样重要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正因如此,厕所状况怎样,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忆及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生产落后,百废待兴。那时首要的是能吃饱,再争取能吃好。至于“拉撒”,实在是无法讲究只能将就的事情,厕所情况普遍很糟糕。在我来说,有两件印象很深的事情。

  一件是1980年大学暑假,游历西岳华山。都说华山天下险,在山上更遇到一个险冠群厕的厕所。该厕所设在一处悬崖边上,用厚实的松木板搭建而成,底部并排固定的木板少半悬于崖外,板上开孔就作了便溺的蹲坑。如厕时低头下望,排泄物凌空而下,悠悠荡荡地落入榛棘林莽的万丈悬崖,令人心惊不已。而山风由蹲坑鼓荡而上,也正应和了前人掌故书中“大风吹屁股,冷气入膀胱”的谐谑诗句。

  另一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陪同一个台湾参访团,乘大客车从西安赴黄陵。途经一个村镇停车小憩,要“唱歌”(上厕所)的台湾客人纷纷向路边的厕所奔去。几位女客人刚涌进厕所,旋即又涌了出来,一边对后边的人摇着双手,一边哈哈笑着喊“不行”、“不行”。原来是通排厕位无隔板,卫生状况又太差。情急之下,她们跑到厕所背面,以厕所墙壁挡住后边,用遮阳伞挡住前边,就地方便起来。在那个时期,陪台湾客人外出活动时,上厕所有时是个不算大却也不算小的尴尬事情。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爱国卫生运动和进入21世纪后倡导的厕所革命,大陆厕所情况已大为不同。如今和一些年轻人讲起这些,他们都是当作逗乐的段子来听。

  今年世界厕所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活动,主办方介绍了在厕所管理、科技应用和文明倡导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近三年来,国家旅游局牵头推动厕所革命,国家旅游发展基金累计安排用于厕所革命资金10.4亿元,各地安排配套资金超过200亿元,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革命老区的资金支持力度,三年共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8万座,推动厕所革命由旅游景区逐步实现全域布局,促进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由厕所革命带动了乡村生活方式革命。

  而北京等城市的厕所革命,则对街巷胡同厕所和人流量大的交通枢纽厕所进行品质提升,既体现在厕所保暖防臭、空气置换、智能消毒、完善数据库等新科技运用方面,又体现在增建第三卫生间、照顾残障弱势人群、增加女厕厕位数量等人文关怀方面。

  厕所状况的革命性变化,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一个俗而雅的写照。

  今年是两岸打破隔绝、开启交流30年。不久前和台湾朋友聊天,就聊到了大陆厕所的今昔变化,彼此感慨良多。30年此长彼消,台湾亚洲“四小龙”的光环已然褪去,大陆发展进步的巨大成就,已聚光于世界舞台中央。

  在大陆,厕所“拉撒”由“形而下”向“形而上”的进步变迁,表明大陆不仅硬实力已位于世界前列,软实力也开始踏上新的发展历史方位。“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大势所至,坐井观天者出路安在?”论及台湾当政者,颇有国学功底的台湾朋友如是说。

  (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

台湾:老街碰到“新问题”(看台湾)
台民众高呼“醒来”,蔡英文不能继续装睡(声音)
小话题 大趋势
港澳热词
莲莲吉庆
责编:张 盼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