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川滇藏交界,金沙江上游,素有“高原江南”、“弦子之乡”盛誉的四川省巴塘县,这两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治理绿水青山,使这座高原小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游客越来越多了,以高原特色旅游为主的业态渐入佳境。
曾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这座小城的真实写照。
在巴塘连绵的大山和奔腾的数条河流里,矿产丰富,采矿挖砂一度成为县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这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山上的植被变少,河水开始变得浑浊,灰尘变大。
面对环境的破坏,巴塘县深刻地认识到:采矿挖砂可以管一阵子,但却管不了一辈子,青山绿水才是巴塘的最大财富。
痛定思痛后的巴塘认真思谋这座小城的出路,提出了八个字的策略:环境整治,旅游振兴。
于是一场整治与振兴同步的行动在巴塘拉开序幕,两年时间里,巴塘县关停了夏塞银矿、佛光水泥等3家矿产开采企业,对巴楚河、金沙江沿线的采砂企业进行整治关停;以“山种植、路种花、河变湖”为思路的旅游振兴行动,把G318线变成了花的海洋,以前的荒山也开始渐渐有了绿意,河水也变得清澈。
“通过整治与振兴,要让高原江南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巴塘县委书记汪玉琼说,关停矿山开采,尽管短期内对财政收入的冲击很大,但是以旅游为主体的新的产业形态正在加速形成,这有利于巴塘长远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擦亮“高原江南”这张名片,巴塘县借助四川省规划部门的力量,科学编制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除了在全县推行“植绿”行动,美化境内国道、县道、荒山外,还加大了对境内姊妹湖、措普沟、格聂神山景区的开发与保护,在这些景点景区设置了专门的观景台、游客休息区、服务区等,以确保这些免费开放的自然景区能更好地得到保护。
与此同时,巴塘还进一步加强旅游服务打造,对县内的200余家酒店、客栈进行培训,沿G318沿线专门设立游客驿站、自驾营地、警务服务点、旅游标识牌等,强化对游客的服务,通过软环境的打造,让过境游客来得了、留得下、游得好。在此基础上,巴塘还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强化弦子艺术、藏戏表演、团结包子、冒面、高原特色农产品等文化、传统美食、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为走进巴塘的游客提供游、购、娱一体的综合服务。
随着巴塘旅游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了巴塘。据统计,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1.2万人次,是2012年的4倍,实现旅游收入2.32亿元,是2012年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