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新疆艺术学院的塔来提·吐尔地院长,又一次来到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阿其克乡亚博依村。很多村民早早地来到村委会等待着他的到来。
村民们感谢塔院长在驻村期间,让阿其克乡重新响起了“纳格拉”(维吾尔语,即鼓声),让村民们重新焕发了当年“红旗村”的骄傲。塔院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短短的3年来,他每次来到这个维吾尔族人聚居的村庄,都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亚博依,鼓乐响起的地方
亚博依村,曾经被称为“鼓乐响起的地方”。曾几何时,敲吹乐器一直是当地人最为自豪的“先天优势”。男女老少每逢重大节日来临,都会在村头敲鼓,享受欢庆的时刻。由于多种原因,流传已久的鼓乐技艺正逐渐消失。
2014年3月,新疆艺术学院下派的工作组驻进亚博依村后,第一件事就是邀请村里的民间艺人到村委会,听他们讲述亚博依村有关“鼓乐响起的地方”的故事。
听完讲述后,工作组组长塔来提·吐尔地找到村支书阿不力海提,说了想帮助村委会组建一支村民鼓乐队的想法。阿不力海提高兴地拉着塔来提的手说:“村民血液里就有打鼓的基因,天生就爱好这个东西,工作组支持这个事,肯定能干成。”
工作组首次召集有打鼓基础的村民开会,居然来了五六十人,虽说有些人是过来看热闹的。很快,村里的鼓乐队诞生,由从全村选拔的60名有鼓乐基础的农民组成。工作组自筹资金购买乐器。鼓乐队里不仅有汉族的大鼓,也有维吾尔族的小鼓。
“第一天排练时,就吸引了很多村民围观。当时我就笃定地告诉自己,这个鼓乐队成立对了。”塔来提说。
纳格拉传承人的春天
对于80岁的买买提依明·吾休尔来说,入冬后他的繁忙“时刻”才刚刚拉开帷幕。得知村里组织纳格拉鼓乐队集中训练,老人兴奋地从炕上跳了起来,拿着电话呼叫85岁的堂兄,通知他训练的消息。
沿着工作组新修好的柏油马路,老人走得飞快,他担心迟到影响整个鼓乐队的排练。8时55分,买买提依明抵达排练点后,鼓乐队的成员来得并不太多。他的堂哥热合曼依明比他来得还要早,一个人半蹲在台阶上,比画着鼓点节奏。
作为纳格拉鼓世家传承人,买买提依明所掌握的乐感和技艺,让其他成员将最中间的位置留给了他。拿着用柳树枝特制的“鼓棒”,几次调试鼓声,他往左边的配鼓洒了一些水,这样能让鼓声更为浑厚。
10分钟后,由80多人敲响的《欢天喜地庆丰收》,将整个亚博依村带入到震撼节奏中。买买提依明如痴如醉甩动着上身,敲击的鼓点刚劲有力。大舞台的院子外,多位村民被鼓声吸引,驻足聆听。
如今,每一次鼓乐队的训练,热合曼依明和买买提依明都是最积极的人,甚至有年轻人“质疑”他们,“两个老头加一块都160多岁了,还要抢年轻人的风头,凑这个热闹。”
“我才不管他们怎么说呢,我现在就是要敲起鼓,尽情地享受,感觉真的返老还童了。”85岁的热合曼依明乐呵呵地说,“塔院长告诉我,让我一直敲到90岁呢。”
纳格拉传遍整个乡镇
塔来提告诉记者:“有一回,亚博依村最大的清真寺伊玛目热合曼依明跑来握住我的手说,听到鼓声太激动了,他从家里一路小跑过来,问他和儿子能否加入。我对他们讲,鼓乐队是向所有人敞开的,只要你喜欢都可以加入,这是我们自己的事,可以理直气壮地做这件事。”塔来提微笑着说。
在塔来提的脑海中,“三八”妇女节当天发生的那一幕永远不会忘记。他从外面购置了60面鼓,草草组成了30人的鼓乐队,敲响了这个村子十年来第一首不太完整的《欢天喜地庆丰收》。也就是从那天起,亚博依村的鼓声传遍了整个乡镇,甚至岳普湖全县都知道了“鼓乐响起的地方”。
在诺鲁孜节那一天,阿其克乡农民纳格拉鼓乐队在亚博依村村委会大院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鼓乐队现场演奏了工作组为村民们编排的《欢天喜地庆丰收》,高音鼓、中音鼓、低音鼓交替演奏,鼓点精准有力,张力十足,瞬间点燃了现场村民的热情,很多人情不自禁地随着鼓乐声跳起舞来。
每次活动,村里就像巴扎日一样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