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奉化与布袋和尚(旅行杂记)

邵方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1月20日   第 12 版)

  雪窦寺弥勒坐佛
  来自百度

  布袋和尚乃唐末五代后梁年间主要游走于明州府(宁波)奉化的一名出家人。

  初生与成长

  奉化的县溪流经大堰,一路北上,过尚田,经古城,始称县江。县江再往北,在奉化境内与剡江、东江汇流成奉化江,再折向东,始称甬江。

  1100多年前的一天,台风夹着暴雨,溪水迅涨,有个小孩趴在一块木板上,一路顺县江而下,至城边长汀村洪郎潭处,被村民张重天捞起并被张氏夫妇收养。从此,这个圆头大耳、目光炯炯、名叫起此的小孩成了中国第一神漂,而奉化的大堰也名副其实成了中国第一神漂镇。

  长汀村离岳林禅寺不远,张氏夫妇礼佛甚虔。而起此自幼聪明,读书劳作,无师自通,自称长汀子。起此慧根早生,萌发出家的念头,于是,在岳林禅寺起此便成了名叫契此的和尚。

  契此和尚博览经文,见多识广。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他云游各处,传经弘法,习惯左肩荷布袋,右手提佛珠。并作偈曰: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又偈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慢慢地,人们忘记了“契此”法号,把布袋不离身的他叫做“布袋和尚”。

  雪窦寺是十方丛林,也是布袋和尚弘法之地。布袋和尚的弘法与众不同,他主张变苦修苦行为不经意间陶醉在蓝天、白云、自然山水之间的修行。

  在宁波奉化各地,关于布袋和尚传奇人生、造福为民、机智教化、趣闻轶事一类的传说还有许多,如今,这些传说故事都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与传承。

  颠覆与欢喜

  布袋和尚生活的年代,佛教传入中国已近千年,作为禅僧的布袋和尚却是一个欢喜和尚,是中国信众信奉的欢喜菩萨、欢喜佛,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菩萨和佛的形象。

  唐末五代后梁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生灵涂炭,黑白颠倒。看似布袋和尚疯癫,实则是社会疯癫。因此,布袋和尚的笑容及欢喜殊属珍贵,有着跨时代的穿透意义,这种人性中的至善至真至美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民众的美好追求。布袋和尚也是人间佛教的早期践行者。

  布袋和尚形象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是儒释道三家相融相生的表现。布袋弥勒天庭饱满,代表智慧无量;长耳下垂,表示富贵福禄;袒胸露腹,显示真诚与包容;笑呵呵的脸蛋,是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体现;左手提些乾坤布袋,表示儒家所提倡的修齐治平,积极入世济世的理念,要我们能提得起;右手拿着佛珠放在腿上表示不离当下,告诉我们要放得下;抬起的右腿,表示只有把握当下,才最现实和富有希望。看得透,想得通,拿得起,放得下,有担当,用之于己能消除无明烦恼,施之于人则能服务社会。

  如此,布袋和尚在笑呵呵中告诉了人们呵呵笑的缘由。

  回首与未来

  布袋和尚形似愚拙,实则聪慧。布袋和尚的笑,是透过世事迷雾,贯穿心性的自然之笑。这个快乐的奉化人、快乐的中国人以其智慧展示了欢喜、包容、自在、慈悲的人文精神,人们因弥勒文化而欢喜。

  参谒布袋弥勒,可以带回三样东西:

  把智慧带回去。这个智慧是宇宙万物的大道,又是人类共通的至理。宇宙之道是天理,不善不恶,不偏不倚,不受任何影响,却始终如一。人类共通至理包含欢喜、包容、慈悲等认同,明了失去中的所得,懂得放下中的拥有。它不是小聪明、小计谋,而是大智慧、至高境界,与天地人类同生共往。

  把欢喜带回去。这个欢喜不仅仅是笑容,内心的自然流露,还是至诚,率性的认同;又是众生平等、和谐和乐的展现。欢喜的笑容绝不是傻笑,而是笑看一切,笑容万事,天地、万物同我,会心善意的笑。

  把自信带回去。这个自信是充满阳光充满微笑的自信,是完全源于自我内心的自信,不自负、不自卑,热情洋溢,笑待四方。同时,又是充满希望的自信,饱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希冀与期望,给人以使命与责任。

  我们能走多远,取决于回首的诚意与深度。成就自己,快乐人们。让我们讲着布袋弥勒的故事,传承着人的文化,面向未来,实现梦想。

“黄金大道”通天水(走基层·看中国⑨)
宣汉巴人舞“嘿”起来
奉化与布袋和尚(旅行杂记)
体验海南:拉近国际旅游岛与世界的距离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