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刘太格:想为家乡写张漂亮“菜谱”

陈梦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1月17日   第 06 版)

  在全球规划界,刘太格是公认的泰斗级人物,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曾任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和市区重建局局长,是新加坡“花园城市”和“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实践者,现任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在中国,他参与了近40个城市及地区的规划,而他与中国的规划合作便是从家乡福建开始的。

  “回家”做规划

  “到福州就跟回家一样。”刘太格告诉记者,福州是他在中国做的第一个项目。上世纪80年代,时任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局长的刘太格就协助福州和厦门编制城市规划。

  因为母亲是福州人,刘太格从小就知道福州有于山、乌山、屏山“三山”,但当他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时却发现找不着“山”了。原来,当时福州“三山”脚下没有道路,山都被房屋遮挡住了。他认为:“在做城市交通规划时,既要与土地功能严谨配合,也要尊重地形,利用山脚、河道、海岸线建设景观路。这样可以既照顾城市功能,也体现了城市天然环境的优美。”于是,在做福州城市规划时,他特意在“三山”的山脚开了一些路。从此,福州显山露水,福州人也可以沿着这些路去看山了。

  去年,刘太格再次受聘担任福州城市总体规划顾问,帮助编制福州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对滨海新城的区位、定位、功能分区等进行编制规划。明年,由他亲自设计有着浓郁闽南特色的永春县科技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将竣工对市民开放。刘太格说:“永春和福州分别是我父母的家乡,能够参与当地的规划设计,为家乡尽一份力,是我职业生涯中万分荣幸的事。”

  坚持“以人为本”

  上个世纪初,刘太格的祖父从中国移民到马来西亚,帮亲戚经营商店和橡胶厂。“由于家境不错,祖父让父亲到中国拜在刘海粟先生门下学习绘画。”刘太格说,“后来父亲又去巴黎待了6年。我的母亲来自一个中国满族家庭。我是在艺术和文化的氛围下长大的,所以我一直很喜欢中国的国画和书法。”

  1962年,刘太格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随后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城市规划专业。受到西方严格学术训练的刘太格同时深谙东方“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在他看来,城市要避免千城一面,首先,要尊重环境和自然山水,要保护山水的特色,顺势而为。其次,要保护当地古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太格就呼吁保护三坊七巷、闽南骑楼等,并通过城市规划把它们保护下来。此次重访福州,他对福州下大力气保护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区)的做法表示赞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以人为本。刘太格说,一个人如果本身不健康,即使穿再昂贵的衣服还是不美。所以,不能为了城市特色牺牲公众利益,应该先确保居民住得舒适健康,在此基础上加以规划建设,这个城市才会呈现自己独特的风貌。

  引进新加坡经验

  刘太格为福州、平潭等地作的规划均以50年作为一个周期。刘太格指出,把城市的远期人口规模定下来,就等于明确了一个人的年龄。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社会身份,而不同的人口规模则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理念和定位,这对于保留中小城市的特色也有裨益。新加坡的规划甚至是以百年为单位来做,现在的新加坡城市发展就是按照上世纪70年代制定的远期概念规划结构发展,并且每10年修订一次,确保与时俱进,结构原则保持一致。

  刘太格喜欢把自己比喻成个大厨,他说,目前他的工作就像是为家乡写“菜谱”,城市的山水、古迹、地貌等就好比烹调的原材料,规划师的任务就是根据这些原材料写出好的菜谱。此外,他还希望能够引进先进的“烹调技术”。“因为新加坡在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工业区开发、交通管理等方面都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能落地对接,将为当地解决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提供一整套成熟完备的方案。”刘太格说。 

  (据《福建日报》)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悉尼歌剧院的“蝴蝶夫人”
美华侨华人观看“中华文化大乐园”演出
刘太格:想为家乡写张漂亮“菜谱”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